那年冬天她来过_作者:占步思(156)

2018-03-07 占步思

  方琛连忙摇头:“不能再买了,总要过日子的,以后的钱得我来管,买什么我来定。”

  陈牧看着一天时间不到,就变得“俗不可耐”的媳妇,揽住她的肩,往西庙街拖:“今天听我的,以后都听你的。”

  方琛苦笑:“还要去哪儿啊?”

  “去了就知道了。”

  陈牧拎着大包小包,又把方琛带到了西庙街四十五号的春发影楼。

  春发影楼是当地的影楼老字号,家里世代都是摄影师,第一代摄影师李春发生在民国时期,后来又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文-革等,但不管云来县城在历史的年轮中如何跌宕,李家的手艺一直没丢,现在传到了曾孙李友良手中。

  春发影楼名声在外,几乎包揽了全城的红事,想在他们家拍照,必须提前三天预约,因为一个人忙不过来,李友良就带了四五个徒弟帮忙,近些年把工作交给了小年轻们,渐渐退居幕后,现在基本不亲自干活了。

  李友良年长陈牧十几岁,因为两年前家里曾祖父留下的银饰古董被盗,陈牧帮忙破了案完璧归赵,李友良一直心存感激,所以这次接到陈牧的订单,特意从家里赶到工作室,提出照片由他亲自来拍。

  陈牧看到他,自然也谢个不停,毕竟破案是他份内的事,他希望得到百姓们的理解,但也希望他们把破案的事当成理所当然,也不是某种恩惠。

  “两位想拍什么风格?”李友良递上两杯水,开门见山地问,“有特别喜欢的类型吗?”

  陈牧摇着头,看向方琛:“你呢?”

  方琛正站在衣架旁,望着面前一排排锦绣玉衣出神,轻盈飘逸的汉服,雍容华贵的唐装,精美雅致的旗袍,时尚青春的婚纱……每一件都美得让人叹为观止。

  她曾无数次想象过自己为心爱的人披上婚纱的样子,有被幸福环绕的笑声,有被不舍点缀的哭声,有着被亲吻晕红的两颊,有着被未来充满的目光……

  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像一场不切实际的梦,但愿永远不用醒来。

  而如今,摸着大红色的珠绣,她却清醒得很,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的人,他就站在转身触及的身后,那双修过无数件文物的手,也能轻易辨得出哪件是华丽的上上品,哪件是低就的大路货。

  哪件是她要的纯粹简单,哪件是不属于她的庄重繁杂。

  方琛挑了一件绣着红白色梅花的背带裙,一件藏在一堆华丽的衣服里,平淡得有些不起眼的衣服,又为陈牧挑了一件白体恤衫。

  “可以拍各个年龄段的吗?从儿童时期拍起,” 她对李友良笑了笑,“可能比较难为化妆师,不过不用强行装嫩,虚实结合就好了。”

  李友良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一生的?”

  她重重地点头:“一生的。”

  李友良动作快效率高,拍照事宜马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陈牧以前看别人拍婚纱照,认为新娘子永远是绝对的主角,新郎则是绿叶陪衬,所以还以为今天自己也是个陪客,把方琛陪高兴了就行,但今天方琛选择的主题,则让他成了当仁不让的男主角,戏份一点不比她少。

  比如说童年照,方琛扎着两个冲天辫就行了,而他则需要配个锅盖头,造型师忙起来,要比服务方琛还麻烦。

  不过男人嘛,无论哪个年龄段,衣装风格变化不大,像他,常年的白衬衣蓝色牛仔裤,需要改换的也只有发型造型了。

  拍照的时候,陈牧抓着方琛的小辫子问:“拍以前的我能理解,补个相见恨晚的情愫嘛,以后的着什么急?等到了结婚纪念日,每年去拍一次不就行了?”

  “每年的今天,你我都不一定有空,”方琛没他想的那么简单,凡事更看眼前,“现在照了留个念想,以后照了可以做个对比,不照也没有关系,反正已经有这个了。”

  陈牧抓着她的背带裤肩带,又猛地松手:“小脑瓜,整天在想些什么?”

  带子绷回过去,疼得方琛揉肩:“很疼的,傻瓜。”

  童年逗趣,少年意气,成年情深,中年疏远……这是李友良为他们设想的阶段标签,但陈牧不同意,他把疏远改成了相濡以沫,然后讲了自己的理解,希望能是两个人互相对视的画面。

  他对李友良说:“不是每对夫妻都会有七年之痒,有困惑危机,至少我父母没有,我跟她将来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