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十年代为地府服务_作者:木梓潼(205)

2020-02-15 木梓潼

    “小荷,我没想到它还能回来,这是我考试最好一次的奖状,我真的谢谢你。”

    阮荷笑着摇头:“没事的,我看到了就捡起来了。而且要不是大娘看到我和二哥的奖状,也不会撕你的奖状,这就当我和二哥的赔罪了。”

    阮菊摇摇头,露出一个苦笑:“这事不怪你们,就是没看到你们的奖状,我娘也会撕了我的,因为我弟弟没有奖状。”

    她娘就是这样偏心,弟弟没有的,她和小梅也不许有,有她也会毁了。幸好爹不是这样,还让她上学,不然她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阮荷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投胎不是自己能选的,她摊着一个重男轻女的娘也没办法。

    “对了。”阮荷拿出一个小圆铁盒,放进阮菊手里:“这是我娘买的冻疮膏。我看你手冻得都裂了,这盒给你用。你洗过手就涂,很管用的。”

    阮菊看着那精致的铁盒,盖子上还印着一朵花,连忙推拒:“这肯定很贵吧,我不要。我的手年年都冻,我都习惯了,涂了也没用。”

    阮荷硬塞给她,站起来就走:“小菊姐,你就拿着吧,我家不缺那一盒。我还得写寒假作业,我走了。”

    说完她已经闪身走出了屋门,因为头往后扭着,她没注意,和进屋的阮梅撞到了一起。

    “嘶!”阮梅捂着胸口:“谁啊!走路不想眼睛,没看到人吗?”

    “小梅姐,是我。”

    阮荷没觉得疼,因为她是头撞阮梅胸口,头硬胸口软。

    阮梅瞪着她:“你来我屋里干啥?”

    阮荷:“这屋也不是你一个人住,我是来找小菊姐的。”

    阮梅拦着路不让她走:“我住这里这就是我屋,以后我不许你来!”

    阮荷对她皱皱鼻子:“你说的话不顶用。”拨开她快步离开。

    阮菊听到两人吵架走出来,阮荷已经快走回自己屋了。

    看着阮梅气得扭曲的脸,阮菊一脸无奈:“小梅,这次是你不对,小荷是来给我送东西的。”

    阮梅一撇嘴,往屋里走:“她能送什么好东西?”

    阮菊无奈叹口气跟上去:“她给我送奖状,我的奖状被她粘好了。还有这盒冻疮膏。小梅,小荷也没哪里得罪你,她对人也和气,经常帮我,你别老找她的事行吗?”

    阮梅“哼”了一声:“我看见她就讨厌怎么办?谁让她过得那么好,我心里不忿。”

    阮菊坐床上,继续纳鞋底:“小梅,比你过得好的人太多了,你要是每个都讨厌,怎么讨厌得过来?听姐的,别钻牛角尖了,不然真惹到小荷,她也不是受欺负的。还有她哥哥,你争不过她的。”

    阮梅没说话,心里虽然知道她姐说得是对的,但脑子里那个弯不容易别过来。

    外面冰天冻地,山上还有没化的雪,这个寒假阮荷和两个哥哥也没往外跑。

    除了早上出去围着村子跑两圈,吸收天地间最精纯灵气,其它时候她们都在自己家修炼。

    于芳最后也没来找阮荷学习,她说再等等。现在她

    们家还欠着债,她上学家里会更艰难,等下一年秋天开学,她家条件好点再去。

    桂兰知道闺女想上学,可家里艰难,她也只能委屈闺女段时间,等下一年再说。反正她肯定会送两个孩子去上学的。

    寒假时间过得快,转眼间便到了腊月二十三。

    有首童谣唱得好。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十三是小年,一般是祭灶王爷,吃灶糖的日子。但现在对这样的习俗不赞同,家家户户也没钱,所以就偷偷买点黄纸,叠成元宝在灶边烧一下,就算祭过灶王爷了。

    为了过好这个年,阮荷在过年前拿出不少东西让她爹去黑市换钱和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