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想到这个了?”
刘涛有些奇怪闻昀离任突然想搞的事情,闻昀看他神色就知道他这个想法似乎有些冲动。
但是只要一想到明晓大学会加入学生会就是为了每学期混两个课外学分,闻昀又觉得这个废除建议势在必行。
“不然总给一些混学分的学生借此加入学生会却不认真干事。”
“你这是说谁呢?”刘涛好奇的问闻昀,闻昀没有说明晓,但明晓这边挂了闻昀的电话却想起她曾经在大学里加入学生会就为混那两个课外学分的苦逼经历。
她不知道别人的大学或者专业有没有要求每学期除了必修的四十个学分和选修的十二个学分,还有被要求修的十个课外学分。
这十个课外学分,说实话正常大学生都有空去参加一些校园和社会活动完成。
但是明晓发现她非常非常难完成。
首先他们专业必修课课外作业非常多。
课外需要隔三差五做策划、拍微电影、拍纪录片上交给老师评点之外,他们很多时候还要跟老师出去上实践课。
这些杂七杂八的学习量就非常多,明晓大学还需要外出兼职赚一些钱维持生活。
而编导专业需要购买一些仪器,还是非常烧钱的专业。
明晓记忆里的大学真的很多时候都非常忙。
为充实自己的学业忙,为生活费忙。
时间根本不够她用,她怎么可能还有时间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拿课外学分,所以加入学生会挂个名头混分成了她的选择。
而这个选择其实也蛮累,因为她想混,带她的学姐学长不让她混,进入外联部也没少给它们拉外联熬夜写策划………
然后因为写的好,她还被强行提拔为副部长……
然后很多事她还是会被追着去完成。
有时候想想,她每学期赚的这两个课外学分,也是蛮辛苦的。
所以当学生会主席这种事,明晓完全不考虑,上一世真正的大学不考虑,这一世明晓也不考虑,因为她知道她的学习量真的好大。
“周三截止上交《影视语言》拍摄作业,周五《纪录片导演》课程截止上交《地球脉动》纪录片拉片笔记,周六《摄影》课外出上社会实践课……….”
明晓挂了闻昀的电话从床上爬下来,马上看到被她贴在显眼位置的红色纸条,纸条记录着她最近需要马上完成的作业,那密密麻麻的作业,明晓马上被提醒的想起她当年大学被这些任务支配的恐惧。
当然了,这些作业你也可以组队完成或者敷衍完成。
你选择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减轻面对他们的难度和压力。
但是后者明晓不会选,前者跟人组队,明晓大一试过,然后也选择放弃。
因为不是她自傲,而是有时候人跟人差距真的蛮大的。
大一跟人组队分工来完成一个作品,比如拍一个微电影吧。
首先大家要开会讨论微电影的拍摄主题和剧本,然后才是分工。
明晓是愿意接受任何分工,但是他们组成的四人小组却可以为了拍摄主题和剧本开会开几天定夺不下关键。
而这也就算了,还总有人觉得自己幼稚到爆毫无亮点的idea优秀,不听劝还坚持要用,所有人反对才罢休,却在之后各种反驳其他人的idea。
明晓组过几次队,因为总冒出来的奇葩队友而开始放弃组队,直接自己单干,因为这效率比起跟人组队来说,真的高太多了。
完成的质量,也比组队出来的要高。
但这就很苦明晓了。
她性格是要么不做事,要做事就一定要做最好这种。
所以就算一个人完成这些作品,她都做的毫不含糊,熬夜剪辑、配音、设计舞美什么的事都做到她能力的最佳,争分夺秒的在大学里成了很多人眼里的拼命三娘。
有一些学生也学过明晓这样单干,但是都没有坚持几次就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