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斯远一声不吭,耐心地等着。
不想失去林斯远的念头占了上风,压倒了羞耻感。王舸咬咬牙,把请求说出口,之后就提心吊胆地等对方的答复。
“我答应你,会等你。但是如果你妈以后也接受不了,你会选谁?”
这个问题直切要害,王舸犹豫着没答话。
林斯远依旧很耐心地说:“你慢慢想,想清楚了再给我答复。”就挂断了电话。
王舸设想如果就此和林斯远分道扬镳,那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不怎么费力就可以描绘出那个场景了:日复一日的生活,没什么盼头。曾经他还可以用学习麻痹自己,可是将来呢?
或许可以把工作当成寄托,但是那样未免也太无趣了。王舸想一想就觉得很疲惫。
没有他,自己也可以有其他朋友。这个他还是有几分自信的,不过这种改变也得益于林斯远。如果不是他,王舸很大概率仍然是个孤僻的人。是林斯远给了他勇气去敞开心扉,去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就算自己将来有了其他的友人,可是这些人没有一个会是林斯远。
没有一个会是当初热情地接近他,耐心地包容他的人。也没有一个会是曾经和他肩并肩走在校道上,手拉手穿梭在人群中的人。
只要一想到他,王舸就觉得喜悦盈满心灵,心里都装不下了,必须得找个地方承载,于是他不知不觉笑了起来。
但是这些都建立在仍然拥有他的情况下,而这个前提被推翻,那回忆到这些事情,自己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第一个跳进王舸脑海里的词语是后悔。这样一来,答案很明显了。王舸不想后悔,纵观他以前的十几年人生历程,后悔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不需要再增添一件了。而且他已经累了,不想再被约束了。
他几乎是颤抖着输入林斯远的号码,想要告诉他。电话只响了一声,就被接通了。
王舸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还觉得不够,又补充道:“我也不能一辈子活在她的期望之下,高考完我就成年了,我会选择自己的道路。”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林思远笑了,“我就知道你会选我。”
这边他们甜甜蜜蜜地互诉衷肠,那边张晓云也没闲着。她效率惊人,很快就把学籍转移办好了,顺带着把王舸的走读申请也提交了,说是因为二中离家更近。也就是说以后王舸每天晚修结束就得回家,她会亲自来接。
既然如此,王舸也没什么必要带着手机上学了。张晓云直接给他办理了停机。她是铁了心要全方位监视着儿子。
散学典礼这天,王舸去宿舍收拾东西。他拎着大包小包走在校道上,遇到了林斯远。他眼睛一亮,就要过来帮忙提。王舸赶紧用眼神示意他看自己身后,张晓云跟着。
于是林斯远不敢造次,退到一边让他过去。
“王舸!”林斯远突然大喊。王舸回过头来,张晓云立刻一脸紧张地拽住儿子的手臂。
“叫他们知道我们一中的厉害!”林斯远挥挥手,笑道。
于是王舸也笑了。他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即转身离开。林斯远在背后一直望着他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为止。
新班级的同学的好奇维持了不到一星期就消散了,高考在即,没有人有精力注意学习以外的事情。
王舸迅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就像过去那两年他在一中做的那样。六点十五起床,十点二十回到家,吃宵夜以后继续学习,十一点半入睡。他的生活规律地如同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心无旁骛地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
说枯燥也不至于,因为王舸清楚地明白,这就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了。他心里有盼头,这样的日子就能过下去,甚至还能从中品出获得自律带来的乐趣。
虽然张晓云把他的手机停机了,但他也还是有方法联系到林斯远。感谢二中校领导,在校园里放了公共电话,因为他们学校的校规更严,甚至连非智能手机都不能携带。
不过为了防止过度沉迷于打电话,他们约定一周打一次电话。每到约定的那天,王舸走路都格外轻快起来。
日子流水般一天天流过,教室前面的倒计时天数不断减少。一百天,五十天,三十天……大大小小的考试也接踵而至,第一次六校联考,第二次六校联考,广一模,广二模……课桌上的试卷叠起又消失,课室背后的纸张回收筐堆满又被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