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长荣到温家的第一天起,温长则就担起了哥哥的责任,温长荣学东西慢,温长则就会在休息时间给他一遍遍讲解,温长荣不敢与人交流,温长则会让他缩在自己身后,慢慢带他消除恐惧感,温长荣长的瘦小,温长则就会每天早上给弟弟带一罐牛奶。
温长荣也很乖,好吃的哥哥先吃,好玩的哥哥先玩,哪怕是一罐牛奶,温长则若是哪天不喝,那他也不喝了,或者是把自己的那罐让给温长则。
两人兄友弟恭,温老爷很是欣慰,温长则却慢慢察觉到母亲是真的很不喜欢弟弟。
虽然母亲在父亲面前偶尔会亲热地说“长荣真乖”之类的话,但私底下面对他,却总是管温长荣叫“贱种”、“猴子”、“蠢货”之类的。
“让你不要教那个猴子你还教,有这时间多去做两道习题不好吗?”赵岚恨不得上手掐他,“虽然他现在是个蠢货但万一他超过你了怎么办,到时候我看你怎么哭……”
“那你怎么不和爸爸说?”温长则理直气壮,“白天爸爸让我要好好照顾弟弟的时候你还笑着附和呢,这会儿又让我不要教弟弟了。”
赵岚冷下脸来,“你懂什么,听妈妈的……”
另一边,温长荣也收到了母亲的忠告,“不要和那个哥哥走的太近,千万小心那个岚阿姨,长荣,既然回去了就要努力,给妈妈争口气,妈妈就靠你了……”
当然,不管妈妈们怎么说,兄弟两依旧该怎么样怎么样,半点都不耽搁他们白天趴在一起玩小汽车,傍晚挑灯看习题,晚上困了就脑袋拱着脑袋地睡去。
这样的兄友弟恭一直维系到温长荣六岁,温长则七岁。
他们上了同一所小学,温长荣一年级,温长则二年级。
温长荣入学第一次考试就拿了全年级第一,之后更是门门功课接近满分,温老爷乐开了花,温长则也感到高兴,同时也察觉到,弟弟似乎比自己更发优秀,因为当初他读一年级的时候可没有每次都考第一。
这样的察觉只是隐约的,清晰的是温长则感到母亲开始焦虑起来,比如说让他不要去给弟弟辅导功课之类的话不再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每次只要兄弟两坐在一起写作业,母亲就会冷着脸把他叫走,话语间严厉了许多。
后来期末考试温长荣又拿了一次满分,并且在加试中取得了优秀成绩,温老爷当即一拍大腿,决定让温长荣跳级。
兄弟两便成了同级不同班的校友,平时上课只有一堵墙的距离。
温长则渐渐感觉到自己吃力起来。
温长荣已经不需要他的辅导功课了,反倒是他时常有想不通的地方需要问温长荣,他在班上是第一,温长荣在班上也是第一,可年级排名,温长荣总是比他要高。
“让你不要教那个小贱种,现在好了吧?!”赵岚简直要崩溃了,直接伸手拧了儿子的耳朵,“去!上辅导班!下次不考过温长荣你就别想出去玩了!”
温长则被迫上了很多辅导班,进步很快,但温长荣更快。
温长荣简直像火箭一样,除了刚跳级时候的不习惯,后来考的一次比一次还好,到了期末考的时候,又稳当当地占据了全年级第一名。
温长则看到弟弟的名字后眼睛下滑了一下才找到自己——温长则,第二名。
第一名和第二名,乍一看名次差距不大,但仔细看,分数却差了许多。
母亲说了一百遍的“他会抢走你的宠爱”、“到时候你爸把你丢了看你怎么办”,也远不如考试成绩出来之后,父亲满意地摸着温长荣的头夸奖了半天,对他却只点点头说一句“老大也不错”来的直观。
温家是个看实力说话的地方,温老爷也更偏爱能力更强的儿子,后来渐渐的,好吃的东西温老爷总会先夹给温长荣,名师到家也总是先上温长荣的课,温老爷挂在嘴边的话,由‘我儿子温长则’变为了‘我儿子温长荣’。
这种变化是很恐怖的。
温长则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弟弟比他高了、比他壮了,很多知识他需要学两天,弟弟却只要一早上就能消化,虽然弟弟平时依旧是板着张脸,但也吸引了一批气场与之相近的孩子,他们背地里叫他‘小酷哥’,他是他们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