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尧一一加了那些人,对照着那些人的名片给了备注。
等她挤出人群找到包萌和杜岳等人时,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这些搞物理、搞化学的人都加我微信干什么?”
包萌的注意点很明显跑偏了,“教授,这些外国的学者也喜欢用微信吗?”
谢书尧点头,“确实是,WeChat是微信的海外版,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很高,不过国外的学者一般情况下只会在日常聊天的时候用WeChat,遇到正经的事情,他们还是喜欢用email。”
杜岳认真思索谢书尧的问题,为什么那些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都来找谢书尧加微信。
秦海抖了个机灵,“谢导,他们占据你的一个朋友圈位,会不会是因为你的医术很好,之后万一得了什么病,找你总比找那些普通的医生好一些?”
谢书尧:“……”
杜岳:“……”
包萌:“……”
十分有可能!
一个医生的影响力大小,主要看她的医术高低。
谢书尧就属于那种医术很高的人。
当然,谢书尧与一般的医生不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谢书尧属于研究型医学人才,只针对某种医学问题进行研究。
对谢书尧的了解比较深的话,这些人就会明白,谢书尧对于医药领域真正的贡献在于‘制药’上,她对于攻克癌症似乎又一套十分独特的理论,借助计算药学的工具,总能找到治愈癌症的特效药。
如果对谢书尧的了解特别深的话,那才会知道,谢书尧在治病救人上同样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方面。
这些诺奖大佬或者准诺奖大佬来加谢书尧的微信,也只是人之常情。
谁不想让自己多活几年?
在癌症发病率这么高的今天,能认识一位在治愈癌症上有特殊技巧的医生,绝对是十成十的好事。
告别了热情的斯德哥尔摩,谢书尧带着杜岳、包萌与秦海等人转机去了哈佛大学,她同自己在哈佛的同事开了个庆祝party,最终向哈佛递交了访学辞呈。
哈佛大学生物医学系的系主任据说是打算带着他孙子去度圣诞假,没再同谢书尧有任何的扯皮,摇着头地给谢书尧签了字,然后便匆匆忙忙地走了。
他早就已经预见到这一天了。
谢书尧听到了系主任最后的叹息声,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她对哈佛是有感情的。
她在这里完成了博士论文,也渡过了漂洋过海来避难的一年。
哈佛就像是一个避风港,总是以最包容的姿态欢迎她、接纳她。 谢书尧一行人回到国内时,已经是一月中旬了。
这一年冬天是暖冬,金陵一朵雪花都没落,反倒是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
谢书尧知道这半年多,整个课题组的学生都很忙,打算给所有人都放一个假。
这个寒假里,没有科研,没有工作,没有学术,没有实验,也没有论文。
与预料中相反的是,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
谢书尧有点懵,“大家都忙活了大半年,休息休息不好吗?你们都不是铁打的,该休息就得休息,该放松就得放松。回家好好陪家里人过个年去。”
包萌温馨提醒道:“谢导,今年过年在二月底,我们这会儿就放假……是不是有些太早了点?”
谢书尧想了想,这会儿放寒假确实有点早,但课题组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新的项目还没审批下来,就算审批下来,那也是在开年之后再做了,没道理年前再开一个头儿,不然这些科研狂们肯定过不好这个年。
看到研究组内的硕士、博士们这么积极上进,谢书尧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
她知道自个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虽然她的工作量在别人眼中属于很高强度的,但她还勉勉强强能接受,可这些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有多强,这点她还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