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雾_作者:布洛卡区(68)

吴霁心点点头。

“那接下来就要专心工作了。”

他们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回去的路上张宁给吴霁心大概讲了化学原料泄露案目前的局势:梁港区环保局昨天中午发了声明,声称原料泄露量为七吨,并已经全部清理干净,大后天召开记者会详细解释,新视点也在被邀请之列。

吴霁心皱着眉头听完,他还记得下着小雨的那天,他和张宁在港口实地调查,海面上厚厚的油污怎么都不可能只有七吨,更不可能短短两天就可以完全清理干净。

张宁跟他讲了一通化学原料泄露案,又着急地问他学术造假案的稿子怎么样了,“这个稿真不能拖了,热度已经快下去了。”

吴霁心知道,为了节省时间在出租车里就把刚写完的稿子给张宁看。

这篇稿子的质量自然是不如张宁亲自执笔,但他们现在时间实在紧张,张宁指了几个地方让他再作修改一下就可以发了。

他们回到梁港区的酒店时已经下午两点了,张宁昨天独自去临港附近的村子采访了十几户村民,此刻正在整理采访稿。

而吴霁心把学术造假案的那篇稿子按照张宁的要求重新改了一遍,等张宁点头后终于发了出去。

林一个人回了北京,家里还是维持着他离开时的原样,干净、向阳、有大落地窗,和燕城那个小破屋子比起来像两个世界。

好想他,林一个人在夜里躺着,身上穿的是吴霁心的睡衣。

他想起旖旎的昨晚,难以自持地把手伸进内裤,脑子里想着昨晚吴霁心在他身上挺动时沾着薄汗的面孔,一下一下抚着自己的阴茎。

但是还不够,他又把自己的手指舔湿去触碰后面,刚一碰到就触电般收回手指,脸因为羞耻感而极速变红。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手指伸进去了,他脑子里全是吴霁心的脸,在空荡荡的家里用情动的声音喊他的名字。

第二天到研究所时林感觉这栋通天巨塔变得更加沉默了,被调查的同事们还没回来,整座楼像个巨型停尸房。

林推开办公室的门,石璐璐不在,桌子上也没有冰美式。

他奇怪的拿出手机给石璐璐发微信:今天怎么没来?

等了很久,对面都没有回信。

那股不好的预感又升上来了,林烦躁地在办公室里踱步。

忽然,办公室的门响了,林还以为石璐璐终于来上班了,一边走过去开门,一边数落她:“迟到也要提前和我讲一声的,不然我还以为…”

他话还没说完,门就开了,一张警察证和传唤证赫然出现在他面前。

”林先生,请跟我们走一趟。“

林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门后的人就鱼贯而入,熟练地拿过了他桌子上的电脑和手机放进箱子里贴上封带,像几天前他亲眼目睹的那样。

第44章

梁港区环保局召开的记者会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提前了一天。

吴霁心和张宁被这突如其来的日期更改打得措手不及,熬夜把记者会要问的相关问题梳理了几遍,他显得尤为认真。

在燕城那间老房子里,他已经答应了林要照顾他一辈子。他野心勃勃地想往上爬,迫不及待地要做一个事业有成、真正能担责任的男人。

离开酒店前,他和张宁再次复习了一遍昨晚写的问题提纲,吴霁心临走前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录音笔,装进了口袋。

记者会是梁港区环保局组织的,邀请的大多数是当地报社,来自北京的只有新视点和另外几家纸媒。

会议厅后方布着一排摄影机全程录像。

这次的记者会与其说是公布细节,倒不如说是粉饰太平。

发言人刚开始讲话吴霁心就皱起了眉头。

什么泄漏量只有七吨,什么清理活动已结束,空气质量良好,什么专家说泄漏的化学原料对身体无害。

最开始的发言只是让吴霁心感到不适而已,没想到接下来的发言越来越离谱。

当地环保局发言人西装革履,在台子上轻飘飘放了句:“15号送往医院的村民皆为普通呼吸道感染,现已无大碍,重伤人数为0。”

现场一直都很安静,只有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和沙沙的纸笔声。

忽然,吴霁心猛地举起了手。

台子上的发言人视若无睹,继续讲着。

旁边的张宁瞪了他一眼,给了他一个“你搞什么?还不到提问环节”的眼神。

然而吴霁心的举起的手一直没有放下,慢慢的,周围记者和摄影师注意到这边的异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吴霁心身上。

台上的发言人停顿了一下,这么多摄像机拍着,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都要让这个记者说话了,他只好被迫作出了一个“有问题快问”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