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王爷,我有玉啊。”
不只是高长恭,就连芙蕖罗衣与施侍卫何管事都有些诧异地看着她。
她不是个穷乡僻壤出来的孤女吗?为什么会有玉这种奢侈的东西?
在众人的注视下,应珺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说道:“我不知道是要佩玉的,又因为那是阿娘留给我的,所以平日里我都将它贴身携带……现下衣服已经穿好了,这有些不大好拿……”
其实她脱口而出之后就后悔了。那是娘亲留给她最后的遗物,极为珍惜贵重……不过换句话讲,她对王爷极为信任,便是被知道了也没什么。
只是刚刚太过大意,忽视了其他人也在场。
“无碍,”高长恭见她这样,安抚道,“何管事,将那玉拿来罢。”
看来,在场的这些人都是王爷最信任的存在。
那么她也是可以信任他们的。
很快,管事便捧来了一只木盒。高长恭接过盒子,从里面拿出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
“这玉便给你了。”他将那玉递给罗衣,“来,给娘子系上。”
应珺吓了一跳:“不不不,王爷,这可使不得——”
“有什么使不得的?”说完,高长恭便转身走了,“别再磨蹭了,大家还等着呢。”
“对了,本王似乎没说过,本王尚未婚娶,府中并无妻妾。” 第十四章
邺城的元夕无疑是很热闹的。
走在邺城人头攒动的街上,穿着留仙裙的应珺披着斗篷,手里拿着自己做的灯,好奇地睁着一双大眼睛左顾右盼,仿佛怎么都看不够似的。
大抵是因为胡汉混居,元夕的灯会上也有着不少长相与汉人迥异的异族人行走在街道上。大家一起穿着光鲜漂亮的衣裳,脸上戴着面具,手里拿着小吃,一同赏灯猜谜,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显然应珺已经恢复过来了。虽然穿着厚实的斗篷,但那却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她的行动。
应珺兴冲冲地穿梭在人群之中。为了让她玩得尽兴,芙蕖和罗衣便接过了他们一开始手中提着的灯。这样一来,两个人走得没她快,没几步就走散了。高长恭见她们这样,便放了她们两人提着灯随意去玩,自己则慢慢地跟在了应珺身后。
反正这条路就是通往乐安公主府的,让她玩上一玩也没什么不好。
走到一个放着很多面具的摊位前时,应珺拿起了一个面具,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在军营时的那一眼。
彼时,高长恭并没有戴着面具,甚至也没有穿着铠甲。她走进军帐,他就这么回头看了她一眼——
她急忙眨眨眼,将记忆中的场景赶出了脑海。
“芙蕖姐姐,罗衣姐姐,你们看——”应珺举着面具回头,想要找两个丫鬟,却在看到自己身后的人时怔住了。
她鲜少与高长恭靠得这么近。
高长恭身穿黑色的大氅,正站在她的身后,俯身看着她手上的面具。
那是一个黑色的面具,与他在军中戴的那个有着相同的形状,只是上面的纹饰不同而已。
“王——”
高长恭用眼神制止了她要继续说下去的话。
“叫我四郎君便好,”他说,“这面具,你要买吗?”
应珺愣愣地点了点头。
高长恭看她这样,便掏出荷包,付钱准备买下这个面具。
“等等,郎君,您不买吗?”看到高长恭只付了一个面具的钱,应珺急忙拦住了他,“您看,这个面具怎么样?”
说着,她又随手从摊上拿了另一个面具,比着放在了高长恭的脸上。
摊主虽然是邺城人,但鲜少见到他们这般姿容出色的男女。他看到应珺将那样一个青面獠牙双眼外凸的鬼面扣在了那看起来宛如玉雕的郎君脸上,不由得失笑出声。
“娘子,郎君这般品貌风流,您怎么就选了这么个面具,”他笑道,“这是我这摊子上最丑的面具了,换一个好看点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