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标记_作者:归荼(31)

之后他离开学校,吩咐助理回季宅去取行李,叫司机载自己去了永安陵看望母亲。

季绾就葬在这里。已经葬了很多年。

季绾去世那年,他正要上小学。兴冲冲地去买了书包和文具,抱回家向妈妈展示。

妈妈今天看起来精神不错。可他刚拿出铅笔盒打开,就被她啪地合上。

他已经想不起季绾的脸色,不知道那不过是垂死前的回光返照。只记得她一字一顿,拼尽全力说出的最后几句。

季韶,你好好记住我的话。

在他还对季氏没有概念的时候,病入膏肓的母亲告诉他——妈妈走了以后,你要,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它。

那双被泪水充盈,同样也满溢着憎恨和懊悔的眼睛,第一次含着期盼注视他。

季韶想,如今算是守住了吧?

又有什么意思呢。

他在碑前站了许久,才干涩地开口,“……妈。”

已经很久没来看望,他有很多话可以说。说这段时间自己都经历了什么,说自己为这些经历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应该说的。但有再多的话,也都堵在胸膛里。闷得发疼,却难以出口。

最后也只简简单单的一句,他为自己的承诺画下完结的符号,“妈,你交待的事情我做到了。”

“往后的日子……”

他低头看着怀里盛放的花朵,小声说,“往后的日子,你要是还心疼我,就别再到我的梦里来了。”

天色完全黑了。

他把花束轻放在石碑前,转身离开,上了车。

“去济园。”

**

季家世代儒商,交好者除却达官显贵,多半是文人墨客。从祖上就开始积累字画典藏,珠宝古玩,家底丰厚,其中最光华璀璨集大成之处便是济园。园名“济”,取姓氏“季”的谐音。

季韶对所谓财产并不如何在意,也没想过要给自己留多少家底。唯独这处园子,是他不可逾越的底线。季憬自不必说,连白婉都不敢打这里的主意,即使她对每年要投入到园子里的“冤枉钱”颇有怨言。

近二十亩的私家园林,有山有水有草木,建筑面积占到一半。园林设计精巧,要费心思打理的地方很多,每年的保养修缮费用都得倾入不少。

但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季韶也从没动过把这处荒置,或将其变卖的念头。连园子里的古董都一件不缺地保留了下来。

如今也已经有许多年没回来看过了。

夜晚里,门口两旁挂了灯,蒙着灯笼形状的暗红布罩子。季韶抱着枕头站在门前,仰头看着门上古朴的牌匾。苍劲的题字已经褪色,又被不知第多少遍的上了层新漆,在路灯下金闪闪地反着光。

这里是他搬到浦元区前的住处。小学以前他都随母亲一起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在明大的锦鲤池前,他蓦然想起自己小时候,难过时无聊时,最爱干的事就是躲在园中湖上的石舫里喂鱼。一个人默默地,一待就是整个下午。

如今池子里的鱼不知都换了几批,看鱼的小屁孩又回来了。

他没带很多行李,除了药以外,只提了个袋子装着他的枕头在身边带着。提前打了电话让收拾出房间,说今晚就要住,也是有些难为了。

进了门,身材敦厚的中年男人正坐在照壁前的小石阶上玩手机等他。听见响动抬起头,一看见他就笑起来。

季韶也露出笑容,脚下不由自主地急切起来,快步向前迈去,冲到他面前结结实实地一抱,“佟叔。”

“小韶啊。”

老佟拍拍他的背,借着门口的灯光打量他。多年不见,总爱缠着他一起玩儿的小少爷已经比他高出一头不止了。模样比小时候更俊俏,就是清瘦了点,“怎么这时候跑回来?受委屈了?”

季韶眼眶莫名酸涩,摇了摇头,“想回来了。”

“那回来就好。回来尽管住,今儿那床都是叔亲自给你铺的。”

老佟摸了摸肚子,哈哈大笑起来,“带着你那枕头没有?”

也算是见过不少世面的大人了。被他这么一打趣,季韶人仍旧像个小男孩一样不好意思,抱紧自己的枕头点了点头,“带着了。”

这一觉睡得无比踏实。

老佟在园子待了三十多年,半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在这里。从孤家寡人到生儿育女都没离开过,还自封了个“济园总管”,园子里的景观修整,大大小小的改动全得听他的。

季韶从出生到搬离,是他看着长大的。季氏风雨飘摇的那几年,他作为“济园总管”,担心这园子要改了姓,还曾手写了一封长信托人递给季韶。洋洋洒洒地写了近万字,见字如面,满纸恳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