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星_作者:丝路鹤翎(65)

2018-03-04 丝路鹤翎

  这似乎是个怪现象,秦拓还读书的时候,一个老师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你拍电影到底是拍给谁?自然是观众,如果观众根本就看不懂的,没有产生共鸣的,那就是没拍好。但问题是,有些作品,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超前的。就如有些名画,在世时没有人能欣赏,但死后,谁有很小的一幅都是荣耀的象征。

  这时候你又要面对一个新问题:收藏他的画,到底是为了财富象征,还是真的看懂了?

  就像王思说的,它到底是一个大市场还是一小部分人的共鸣。何况一部戏不是一个演员、一个导演就能撑得起来。好的剧本,精良的道具,巧妙的设计,摄影师的镜头感,甚至所有配角都能撑起来,才能完成完成的一部好戏。很多演员在某一部戏中演的非常好,但到了另一部戏中怎么看都不是味道,实在是包括角色定位,导演要求的表演方式,乃至其它的配合都不能完备。

  他这番话,秦拓也能明白,大家对某一件事有很大的期望,也付出了一定的支持。王思这个电影,虽然用的是传统文化,也只是作为一个背景,为的是表现现代城市中人的选择,变化与坚持。每一个的悲喜故事,不但来自于自身,同时也来自于环境的撞击。就像剧本里最后所有的人选择,漂泊与驻扎,放弃与坚持,戛然而止的一瞬,也是未知的开始。王思拍这个,固然也是看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困难,但也实在只是借传统的戏剧来表达新一代人的选择。

  精妙的艺术若没有人的传承,及传承背后的故事,只是空余机巧。而表现这个故事的人,如果是用下跪的方式来求大家去了解一个个的人,一个个背后的世界,能跪出几个“愿意”?

  世间万物总是如此,要么先做出自己的成绩,才能有机会选择。或者为世人难以理解,却也坚持自己的道路。

  只有一路向前,在回首来路时候,才知道自己一生中一次次,做的是什么样的选择。

  何况一个人的梦想,即使不能实现,也或许不符合其它的人审美,却也不应该随意轻视。宣发出这样的主意,也是昏了头。

  王导一个人走在前面,他们正经过一座城内河流的桥上,弯月轻悬,照着他们两人的影子歪歪斜斜。王导此时发完了牢骚,心情好多了,就着昏暗的路灯,轻哼起来:“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出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

  秦拓本想再扶上他的手顿了下来,慢慢放下,跟在他身后。

  这是《林冲夜奔》中的念白。他突然觉得,或许王导当时决定用他,也正是因为他试镜时演的那一曲。

  他跟着王导慢慢哼完后半首:“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王导回去后似乎就忘了这一段,大家第二天在机场都高高兴兴,挥手告别,各自回家。

  作者有话要说:

  起霸是指戏剧武戏中,将士出征前,整理盔甲的这一套动作

  《夜奔》最后两句就听着很熟悉了吧~

  麦田人家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拍戏回来,到了机场方亚来接他,先给了他一个好消息对他道:“《聆听》重播了。”

  秦拓觉得自己太累,甚至想了一下,才想到《聆听》是个什么,他笑道:“都忘了这件事。”他顿了一下道,“重播?这么快?看来纯姐的影响力不小啊。”

  “你倒不觉得自己能吸引多少人。”方亚反问,秦拓没有接话,只是笑笑。看他这个模样,没有再说这个问题,反而道:“看来这个戏拍的比较合你心意?”

  秦拓点头:“王导严格是严格,但总还是严到点子上。”

  方亚打趣:“怎么,彻底不想拍大流量的剧了?”

  秦拓也笑:“那当然不能。”人都是要吃饭的,别看他和王导那看似失忆的一夜里,王导表示自己肯定不会弯腰。但他相信,他终会看到王导转型的片子,叫座又叫好的片子总能拍出来。

  “不能就好。”方亚似乎很满意这个答案,“那就等着我给你接一个新戏。”他说着,又想到什么般道,“说起来,《麦田人间》的资金基本到位,导演也定了,过两天我们去参加一个秀,正好见见导演和制片,提前敲定一下这件事。”

  这话不知道是无意间的,还是说给他打听以打边鼓,秦拓维持着看向窗外的姿势,就只是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