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有点诧异,留意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的表情已经没有异样,却也不好再问了,只是感叹似地写了一句:“都最后一年了啊没读完。”
闻清映笑,回道:“我学建筑的,五年学制。”
“难怪画画那么好看。”陶令说着,低头看到手机屏幕,已经十一点多。
注意到他在看时间,闻清映起了身。
两个人好像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达成了某种默契,甚至连当事人都没意识到。直到一起走在街上,夜风一吹,陶令才骤然心生恍惚。
市中心的夜晚永远是热闹的,近年来更甚,尽管已经快半夜,车灯却还在不停闪过。
走到路口,街边有位推着三轮车卖菠萝的阿姨,小块的三角菠萝插了签子,泡在玻璃罐子里。
只有这场景让人觉得梧市还是以前的梧市。
陶令发了呆,对面已经是绿灯,他却还盯着阿姨的板车不动。直到闻清映在他肩上轻轻拍了一下,他才回过神来。
“想吃菠萝吗?给先生买。”闻清映把手机递过来。
陶令简直哭笑不得,这口气好像在跟三岁小孩子说话。
他没好气地摇摇头,闻清映问话时显然也带了玩笑的意思,见状勾起嘴角来。
一起走了两步,绿灯已经开始闪烁,只好又退回路口。
陶令再次看了看菠萝,抬眼,看清了那阿姨鬓角有些散乱的发,而后准备掏手机。
板车边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单价贴着二维码,闻清映走过去,先陶令一步扫了码给钱。
陶令手机才掏到一半,又放了回去。
玻璃罐子里还有三块菠萝,阿姨要拿袋子装,陶令说:“不用袋子了姨,这样吃就行。”
一人拿了一根签子,罐子里还剩一块,阿姨笑了笑,还是准备要给打包,陶令才发现闻清映给了多的钱。
转头,闻清映正好也看过来。对视一眼,陶令心领神会,说:“姨,这块请您的。”
说完正好绿灯,两个人一起朝着马路对面走,身后阿姨喊了一声,陶令扭头看了一眼,笑了笑。
吃着菠萝过了路口,并肩转进清静的街道。
闻清映。
陶令不自觉地在心里默念这名字,再次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到了自己的小区门口。
手里的菠萝还剩一半。
照旧只是挥手作别,见人朝着斑马线去了,陶令回身要进小区。走了两步准备刷卡,手却一顿,下一刻就不由自主后退了几步。
侧头望过去,闻清映正好回头,他只得佯装无事,又挥了挥手。
远处灯光下闻清映一笑,转身走远。
十二点十二分,门轻轻响了一下。
暖黄色的光线散开,照亮客厅这一方小小的空间。屋里很干净,东西不多因而摆放不乱,但也不算十分规整,是有些漫不经心的姿态。
路上走得慢,又绕了一大圈,已经很晚,但闻清映还不打算睡。
洗漱完,他盘腿坐到沙发上,缓缓吸一口气,手指放在喉咙处感受着。过了两秒,他努力扬起头来,张了嘴,又缓缓合上,咬牙,又慢慢放松。
做完四个八拍的复健动作,他摆出“啊”的口型,却一点声音也没发出来。
尝试了几次,额头上已经布满细汗。
强迫自己放松,思绪来来去去,忽然就落到陶令打字时候的手指上。脑海里的纷乱逐渐平静,像是遇到什么看不见的魔法。
深呼吸,再试了几回,墙上挂钟嗒一下轻响,指向一点整,与此同时,一声沙哑到近乎气音的“啊”出口,打破了夜的寂寂。
半夜两点,陶令恼火地翻身坐了起来。
双手把头发抓得乱七八糟,颓丧地捂脸静了片刻,他回手在床上狠捶了一下,起身出卧室。
实在是睡不着,那干脆就不睡了。
打开电脑改了一会儿论文,陶令忽然想起回家之前的事情来,坐了片刻,他点开平台课的课件,开始逐页添加文字。
秋意浓。
连着熬了几个晚上,陶令把手里一篇改过几遍的论文投了期刊,在银杏叶金黄的时候,他终于轻松了一些。
星期五,下半学期的第二次平台课,ppt比上周多了很多关键字句,学生里似乎没人注意到。不过这一点也不可惜,只是有点累——
因为闻清映的问题更多了,这一回两个人聊到了十二点。
“天,半夜了都。”陶令说着伸了个懒腰。
闻清映显出点局促来,打字问:“先生,我是不是问题太多了?你跟我讲这么久都够做很多事情了。”
陶令回:“讲东西给你听也是在做事情啊。”
闻清映笑得收敛,写:“那我请你吃宵夜吧?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