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太妃宠冠六宫_作者:孟冬十五(153)

2020-04-20 孟冬十五

    家里听说西山幼儿园是秦盈盈办的,纷纷捐钱捐物。不管是真心做好事还是为了讨好皇家,反正秦盈盈照单全收,并且毫不吝啬地送上夸奖。

    这样一来, 西山幼儿园倒是不缺钱了。

    秦盈盈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赵轩,重点表扬赵敏和小十一,写了足足十几页。

    这还是第一次秦盈盈写这么长的信,说的都是别人的事。赵轩只回了三个字:“知道了。”

    秦盈盈气到了,再写信的时候也写了三个字:“没话说。”

    赵轩收到信的时候,正站在一处被水淹过的田埂前。

    属官们商量着,水退后田地会板结,不再适合栽种冬麦,而且再有河水泛滥,恐怕还会被淹。

    赵轩把信收起来,淡淡地说:“种桑树。”

    秦盈盈无意中提过,桑树好,叶子能养蚕,果子能鲜食,能做果干,还能酿酒。而且桑树好种,旱些涝些都没关系。

    这句话给了赵轩灵感,种树确实有一个极大的好处——树根能稳固土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黄沙大量混入河道。将沿河流域种上桑树,再筑上堤坝,深挖河床,至少十年之内不会再有大的水患。

    属官们一听,纷纷附和。

    突然觉得官家一下子变厉害了,或者说,他终于不再掩饰自己的锋芒了。

    至于当地的流民,赵轩用的也是秦盈盈的方法,将其分为三波,或从军从役,或暂居庄园做短工,剩下的老弱妇孺则由当地善堂供养。

    他比秦盈盈想得更深,做得更好一些,当地的商贾富户们对皇帝也更为敬畏。

    消息一放出去,不用流民去找活,便有许多富户主动到官衙领人。

    赵轩站在阁楼上,背着手看着他们。

    众人无不被天子的威仪所震摄,老远就跪下来行礼。

    至此,河西之地再也不记得太皇太后,反而对这位少年皇帝敬畏有加。

    赵轩有意将秦盈盈的贡献让百姓知道,命人宣扬的时候,只说是宫里的秦娘娘,没有特意点明是位太妃,所以百姓们都以为想出这么好的主意的人是官家的妃子。

    河西富户甚至凑了许多钱,给秦盈盈修了一座“娘娘庙”,每日香火供奉不断。

    这些消息源源不断地传进天清寺。

    太皇太后几乎麻木了,只是仍旧不甘心,“跟二郎说,让高家也设出粥棚,不管男女老幼,来了就有饭吃,没那些从军从役做短工的规矩。”

    高嬷嬷躬身应下,即刻叫人去传信。

    太皇太后喝了口药,又道:“听说,近来端慧那丫头挺能折腾?”

    高嬷嬷应道:“京中灾民聚集,四公主领着府中护卫维持治安,又将自己的庄子腾出来给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落脚,每日发放饭食,生病的还给免费看病……”

    她顿了一下,委婉地说:“其余公主见她如此,也跟着捐了些钱粮,不算落后,但远远不如四公主出挑。”

    太皇太后皱了皱眉,“这妮子,到底想做什么?”

    高嬷嬷低着头,没搭腔。

    太皇太后想到什么,突然问:“景儿最近可安分?”

    高嬷嬷道:“荣王殿下依着娘娘的吩咐,这些天一直在城防营做事,营中上下无不敬服。”

    太皇太后哼笑,“他能老老实实待着就行,敬服不敬服的我也不指望。”

    高嬷嬷笑笑,温声提醒:“娘娘,剩下的药一口喝了吧,凉了就不好了。”

    太皇太后眉头皱得死紧,“一天三顿地喝,也没见好。”

    虽不情愿,还是一口喝光了。

    她得尽快好起来,朝堂上还需要她,高家还需要她。

    此时,秦盈盈正在西山寺和温王妃以及赵敏商量着找个教书先生。

    赵敏说:“徐翰林怎么样?徐翰林是状元出身,学富五车,为人又耿直,不仅能教导孩童读书,还能教他们做人。”

    秦盈盈失笑:“你不觉得大材小用了吗?若真把徐翰林弄到这里,别说他会不会同意,你皇兄先得把我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