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太妃宠冠六宫_作者:孟冬十五(279)

2020-04-20 孟冬十五

    毕竟丝绸主要产自南方,北地虽然也有人养蚕,技术却相对落后。

    作为土生土长的古代人,他比秦盈盈更能理解。如果真有人发明出缫车,八成会死死捂着,当作传家的手艺教给子孙,很难推广开来。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手艺人都有师门规矩,即便见缫车,大多也不会仿制,不然名声都败光了。

    “那就让他们主动拿出来。”秦盈盈说,“不光是缫车,还有其他的农具、发明,不管是促进生产的,还是方便人们生活的,只要有就可以送到当地的官府。凡是主动进献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她怕赵轩不重视,特意说了一堆缫车的好处,还有丝绸的出口,以及沿河各村落新型创收模式——哪怕她自己也是个半吊子。

    赵轩却听懂了,眼光比她放得还远。

    他把她揽到怀里,动情地说:“你果然是上天派来助我的。别人家有贤内助,我有你。”

    秦盈盈弯起眼睛,笑得乖巧,“我也是你的贤内助。”

    赵轩紧了紧手臂,能娶到这样的皇后,是他赵轩的幸运,也是大昭的幸事。

    因为这个小插曲,原定十天的假期没有过完两个人就提前回了京。

    第二天早朝,赵轩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寻找缫车,在全国推广。

    之后又贴了一封皇榜,就像秦盈盈说的那样,鼓励手艺人献上发明创造,凡是被朝廷收用的,不仅有银钱奖励,还特许其子孙入学读书,拥有科考的资格。

    一经公布,举国轰动。

    要知道,士农工商,工、商之贱是从千百年前就传下来的,这两个阶层不仅被人轻看,子孙后代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赵轩的这个决定,不仅是对固有阶层的革新,也是对士大夫思想的冲击。

    然而,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他都一力压了下来。

    短短一月之内,皇榜便贴遍大昭各地,即使那些偏远的地区也特意派了官差敲锣打鼓地宣传。

    效果也是明显的,一时间无数藏于民间的手艺如雨后春笋般浮出水面。

    也有那些钻营之人,搞一些斜门歪道的手段,整出“祥瑞”,故意造势拍赵轩的马屁。

    结果不仅没讨到好,还成了杀鸡儆猴的鸡。

    各地官员看到赵轩的决心,再不敢懈怠,快马加鞭地将当地收集来的东西送到京城。

    赵轩成立了一个新的衙门——技术部。

    他从新晋的进士中提拔了几个心思灵巧的主管这个部门,还把吕田拨了过去。

    别说,吕田在这方面颇有些天赋,最重要的是没有轻视之心,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真正有价值的发明。

    至于最开始提到的缫车,不仅找到了手摇式的,还有更好用的脚踏型。

    秦盈盈在现代的时候,带小朋友们参加过一个传统文化的体验课,其中有一项就是介绍古老的缫丝技术。

    当时,秦盈盈特意做了许多功课,对缫车的结构十分了解。她结合着记忆中的样子,稍稍改良了一下,做出来的成品比这个时代的更先进、更实用。

    技术部的几位年轻官员如获至宝,当即召集工人,夜以继日地忙活,一台台新式缫丝机送往各地。

    户部算了一笔账,今年光是销往他国的丝绸就能让国库收入多出一成。

    别看只是一成,已经很了不起了。

    自从赵轩开始实施新政,国库一直是入不敷出,再这样下去,户部官员真要上吊了。

    如今终于看到一点希望,户部的几位老臣激动得眼泪汪汪,坚定地归入了赵轩的阵营——只要是能赚钱的,他们都支持。

    不仅如此,秦盈盈还一力做主,在东西二京各设了一个教坊,不是教唱歌跳舞的那种,而是教导小娘子们使用新式缫车。

    最初的教员是从宫里选的。

    如今后宫只有秦盈盈一位皇后,赵轩表明了不会再娶,留着那么多宫人也是浪费,就打算裁撤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