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寒这才反应过来李景山是个习武之人。要说起来从小过的就是普通人的日子,虽是昨晚长了见识,可于小寒还是没反应过来。
其实就算是于小寒不说吃笋,姜夔也要提起来的,这样开着车去东山一来一回得小半个钟头,要是去挖笋肯定得更长的时候。
他现在着实不想见自己这个傻徒弟!
等李景山提着竹篓和小锄头出去时,姜夔总算是舒心了,他扭头问道:“还是昨晚焖鸡那个做法吗?”
于小寒还在看李景山出去时的背影,其实他手上拿的那个竹篓是她平时背着的,可是他的体型实在是太大了,背不了,只能提着了。
“不做昨晚那样,用红枣枸杞香菇炖个汤如何?”于小寒想想,道。
“药膳?”姜夔反问。
于小寒嗯了一声,跟着道:“其实胖婶儿家的鸡都是山里散养的柴鸡,特别是公鸡炖补汤最好不过了,今中午我炖出来给你尝尝,那味道是相当不错的。”
“那行,我就等着。”姜夔笑眯眯道。
接着,于小寒又进了趟菜园子,现在秋天已经深了,很多人家菜地里的菜都快到时间了,于家的菜园子里倒是还郁郁葱葱的,不过菜园子在于家后院,也没人知道。
于小寒今年没怎么下地,也不知道别人家的菜地情况,还以为今年普遍菜落得晚呢。
她从地里薅了一棵大葱,准备配合老姜待会儿炖汤去腥用,又摘了一把梅豆角,准备快炒一个,现在梅豆角基本快过季了,结的豆荚要不然太老,要不然小的不长了,于小寒转了一圈才凑出来一盆菜的分量。
“豆角长得不错!”姜夔看了一眼,赞了声。
于小寒去厨房找了个盆子上檐子下面找姜夔,两人一起择菜,边择菜,于小寒还边问道:“你喜欢吃豆腐脑不?喜欢吃咸的还是甜的?”
“还行,早上吃得比较多,我喜欢咸口儿的。”姜夔回答了又转声问道:“怎么明早你要做豆腐脑?那可费工夫了!”
于小寒摇摇头:“不做。不过明早村里要起集了,集上有卖豆腐脑的,做的还不错,平时村里人家都喜欢在他们那里买一碗吃吃的。”
接着,于小寒又问了姜夔他们那里平时吃豆腐脑的习惯,又神秘兮兮的笑道:“明早给你做个新鲜的,准保好吃!”
姜夔跟着也笑了,道:“行!到时候看你的咯。”
“对了,明早不用做李景山的饭了。”从某个角度来说,姜夔还是比较记仇的。
于小寒哎的答应了,最后又留了十来个梅豆角不择了,姜夔估摸着她明早是要用这些来做什么引子的。
要不怎么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呢,他们两人边说变笑的,很快就把要准备的都做好了,甚至连米饭于小寒都蒸上了,可现在才十点不到。
本来想着今天赶早儿把调味料种上的,结果赶上下雨,今天上午雨水还没干,肯定是不能上山的,至于去河边儿?那更不行了,就看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河边儿的土肯定要湿透的。
这也是之前于母种蒲公英的原因,河边那片儿地实在是不好种粮食,稍微遇上点天灾人祸的就颗粒无收。
现在,于小寒只期盼着等下午,山上的雨水快快干下去,她好去种调料。
昨天她烘红辣椒时,专门把里面的籽都剔出来才烘的,准备拿这些当种子来种,再加上在网上买的一些,应该能种不少了。
还有大葱小葱也得种,它们是必备的主要调味料,还有小茴香,大蒜也要来一些,上山的地干,昼夜温差大,书上说种花椒麻椒也是最好不过的了。
这样,其实于小寒要种的东西还真不少,难怪她这样着急的频频看天了,只盼望着太阳能再大一些,再大一些呢。
本来,闲着无事,姜夔还想再跟她一起背背单词,可见于小寒这么焦急的频繁看天,便张口问道:“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还不是地里的那些破事?”于小寒叹息:“我在外面上学,村里也没收我家的地,就想着种点调料,那些东西气味大,不容易招虫,不然我上学去没人看着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