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子是今年这学期才转过去的,听说本地微博正火的鼎香园麻辣烫是于小寒开的,眼都亮了。
当然,于小寒也不小气,给他们送了好几次外卖,都是店里热销的菜,那小子凭着麻辣烫,居然在五高也混了一群狐朋狗友。
这可把胖婶儿气坏了,她千难万苦的把儿子送进去,就是为了让儿子全心学习。
不过,那混小子也确实没让胖婶儿夫妻俩失望,月考中考都进步了一百多名,看来他所说的尖子生兄弟确实也不是编的瞎话。
“小寒姐,我来帮你拿!”康来鑫颠颠的跑过来,一把夺了于小寒手上的坛子。
“这小子爱吃你做的酸笋,每次去学校都要挖好多带去拌饭呢!”胖婶儿乐呵呵的笑。
康五叔倒是越老越小了,跟个小孩子似的,撅起嘴:“臭小子,连你老子嘴里的食儿都抢!”
于小寒也抿着嘴笑。
前几年,村里不少闲话都说康五叔娶了个母大虫,在家就是个窝囊汉。
康五叔却撇嘴:你们都不知道我在家多省心,媳妇管上管下,我啥心也不用操,多好!
这几年,人们慢慢接受了新思想,居然都个个儿开始羡慕起康五叔了,可他们两口子的日子还是照常,胖婶儿也没有翘尾巴,康五叔还是那样。
走时,胖婶儿把于小寒拉到一边,悄悄的问:“我看小姜那孩子从过年到现在都一直在咱们村,他咋不回家?”
关于姜夔的身世,于小寒也慢慢听他说了不少,便道:“他从小父母双亡,他爷爷将他拉扯大的,前两年他爷爷去去了,就一个人到处漂。”
“嘶……倒是个可怜人儿,”胖婶儿叹息,接着又道:“那他准备扎根在这儿?”
这于小寒可说不上来,只是少有的,胖婶儿问了这么多次,唯一没有害羞。
“我看他是个好孩子,”说着,胖婶儿自顾自的点点头,又问:“你是准备就这么定下,还是在谈两年?”
“顺其自然吧……”于小寒磕磕绊绊,话却是说明白了。
胖婶儿眯眼笑了,敲敲于小寒头:“你丫头可要争气,可不能让缘分溜了!”
于小寒这次虽然没仓皇而逃,但也嗯啊两声,说要下山。
胖婶儿注视着于小寒下山,回去便跟康五叔笑开了:“我看他俩啊,有门儿!”
说着,胖婶儿还用胳膊肘戳了康五叔下,康五叔蹲地上吧嗒吧嗒抽旱烟:“就是小姜这孩子,别嫌弃咱们农村的……”
胖婶儿一巴掌糊上去了:“往上数三代,谁家不是泥腿子?我看小姜不是那种人!”
……
转眼,到了夏天,上个月,姜夔把蛇坠给了于小寒。
融合了蛇坠当天晚上,于小寒还是没发现什么蛇坠给她带来了什么新的变化,可一个月之后,她逐渐摸出来一丝丝门道了。
不仅是蛇坠,包括去年冬天姜夔带回来的虎坠,她也琢磨明白了。 于小寒家西瓜种的晚了点儿, 成熟期也比一般西瓜晚,街上不少西瓜摊都摆了大半个月时,于小寒才在自家地里发现第一批成熟的西瓜。
那晚, 她跟姜夔吃完饭在自家山上散步, 顺便给李永年放个假,他现在在阿大、阿二、阿三的帮助下,放羊很轻松,刚开始他还打猪草。
于小寒便给他又涨了五百块钱的工资, 后来于小寒在网上买个台小型割草机给他, 他割草就快很多了,又腾出来时间去晒干草, 储备起来给羊们过冬。
于小寒那天刚刚回来,学校放了暑假,为了庆祝, 两人还喝了点草莓酒, 用的正是家里种出来的草莓。
这是于小寒第一次喝酒,不多,只有三杯, 但还是有些微醺,非要吵吵着天热、还渴,要去西瓜田里摘西瓜吃。
姜夔只好陪她去,结果过去见了李永年, 于小寒还说要给他放一天的假, 明晚再来。
等李永年一走,她就扯着姜夔上山。
“别闹, 山上有蛇。我去瞅瞅有没有成熟的西瓜摘回来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