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这就是病毒营销的威力吗?”
杜和高兴的时候又感到心惊。
他在网上查了一下,今天是《彗星》上院线的日子,但是网上现在已经连续几天的票都已经卖光了。
他可没有自己出钱包场,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观众。
不出意外的话,影院之后一定会增加《彗星》的场次。
这种赚钱的事情,从来是不需要提醒的。
但是他又有些担心,华夏的电影再海外往往都会有水土不服的状况。
别看现在《彗星》现在是火了,但是这些都是宣传的作用,如果影片让海外这些观众接受不了,那么之前的一切火爆都将化为乌有。
终于,《彗星》的第一批观众已经看完了,而这部电影慢慢的出现了大量的影评。
“假设平行宇宙是由隐性存在的粒子所形成的无法感知的空间,像是某种科学家能检测到却无法用仪器捕抓到的粒子一样的隐性存在,而我们……”
“影片从一开始就时空错乱了,场景的切换没做那么明显(我认为是导演故意做模糊的)。
首先我们要理清一个关系,也就是本影片的隐含条件……”
“我本来以为我已经解决了最后一道题目,但是我发现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男主的电话为什么能够接听,有可能这个世界的手机都是没有坏的,而那个最后世界的女主也根本就没有去参加聚会……”
“我觉得再看一遍,我一定能够解出一个问题,我要再买一张票,再看一遍……”
杜和看着评分,五星、五星、四星、五星……
清一色的好评,而且这些评论的分量十足,就像是在做一个研究报告一样,被顶在第一页的评论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近千字的评论。
杜和捏了捏拳头,他有一种预感,《彗星》要爆了!
然后,他又在网上看到了关于陈骁的猜测。
他们猜测,陈骁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新人,但是却在国内四处受到打压,以至于《彗星》在国内没有一个渠道愿意上映。
所以陈骁在国内唱出了《倔强》这么一首歌。
他们很多人虽然听不懂这首歌的歌词,但是也能感觉到歌曲之中的不屈。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多字,直接获得了九万的点赞。
杜和是圈内的人,他当然对陈骁的情况很清楚,他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真实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猜测的结论。
但是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他的眼睛就一亮。
他决定为《彗星》再加一把火!
他直接建立了一个文档,然后写上标题:一颗神奇的彗星——陈骁。
‘他是《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导演,一个神奇的人,拍了这么一部神奇的电影。
但是陈骁的背后,远远没有大家想象之中的光鲜亮丽,甚至他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身上连一千美金都不到,可……’
杜和完全就是把事情夸张话,直接就将陈骁写成了励志的典型。
没钱拍电影?
然后就写了一本书,拿到稿费之后立马全部投入电影。
但是电影拍出之后上不了院线,直接创造了一种病毒宣传。
总之他感觉怎么能让群众读着爽,那么他就怎么写。
如果不是因为他身处在电影圈里,不能写国内那些院线的坏话,那么他还能写的更狠。
什么是炒作?
只要能火,管他是红的还是黑的。
接着他就对身后运营团队吩咐道:“将这篇文章发出去,推广还有置顶什么的全部都给我买起来!”
然后在金钱的作用下,热门分类上时不时的就会有这篇文章冒头。
“我感觉华夏的那些院线都是狗屎,连赚钱的事情都拒绝,简直就是脑壳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