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随身世界_作者:明渐(260)

2020-06-04 明渐

    连房子都有用竹子盖的竹楼。

    并且竹笋是一种相当美味营养的食物,国宝大熊猫也是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因为竹子的存在,古代夏国人所用工具之丰富,远超同时代的西方人。

    就算是现代社会,有数据统计,直接或间接从事竹制品的从业人员,有五千万人之多。

    由此可见竹子的重要性。

    此刻在随身世界,徐明也找到了一种竹类植物。

    降落下来,就近观之。

    徐明发现眼前的竹子,大多有碗口粗,比成人拳头还壮,竹节之间间距较远,普遍有五六十公分,总高度则在30米以上,比蓝星那边的竹子更粗、更高。

    最为吸引徐明注意的则是,这种竹子的外表颜色,并不是绿色或者青色,而是晶莹剔透的莹白色,透着淡淡的绿色。

    看起来如同玉石一般。

    用手触摸一番,温润、细腻、柔滑,表面仿佛有光华流转,且质地坚硬,小刀难以刻下痕迹;在表面敲击两下,发出金石之音……感觉就像一种从土里生长出的亭亭似玉般的植物。

    而且密密麻麻的长满了整片山谷,至少有上千亩百万株之多。

    另外,在竹林的内部,在覆盖竹叶的地表,徐明也看到稀稀疏疏的几颗竹笋冒出了头,数量虽然不多,但体积不小,拔下一个,应该能炒一大盘,不知味道会怎么样。

    “这些竹子,竹节如玉,晶莹剔透,就叫它们碧玉竹吧,且表面硬度惊人,普通的斧头、钢锯绝对搞不断,甚至得蹦出火星,这种竹子,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利用。”

    徐明拧着眉头,呢喃说道。    下午。

    小别墅庭前的草地上。

    堆放了一堆有半人多高的竹节,都是碗口粗、成人手臂长的碧玉竹,被时空切割成了一段段的,足有上百段。

    另外在这堆竹节对面,还有8根纤细不少的颜色较绿、长度约四五米的竹竿。

    以上这些是徐明砍掉了三根碧玉竹,然后得到的产品。

    短而粗的,包含一个完整竹节的,徐明将其称之为“竹筒”,一共有108个,有盖的与没盖的各占一半。

    细而长的,其实是碧玉竹顶部纤细的部分,徐明觉得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但想着不能浪费,削去所有细枝后,也全部带了过来,就被称之为“竹竿”。

    话说这些竹筒和竹竿,具体都有那些用途?

    首先,看着那些硕大的竹筒,徐明马上就想到了竹筒饭。

    竹筒饭的做法也简单,就是准备一个处理干净的竹筒,把淘洗好的米放进去,再加适量的水,密封,然后放在火里烤,或者放在蒸笼里蒸,大概十几二十分钟后,就可以打开吃了。

    徐明根据自己的饭量,挑选了十个内空直径约为10公分的竹筒、长度削短至20公分,再从横面剜下一个盖子,留有可互相嵌入的凹槽,盖子中部嵌一个木柄提手,方便开盖。

    合计做了十个煮竹筒饭用的竹筒。

    且当天徐明就往竹筒中,加了足足一勺多的珍珠米,以及少许玉米粒、豌豆、咸肉丁与鲜肉火腿片。

    再点燃煤油喷灯,用大火烤了10分钟。

    即便如此,竹筒表面仍没有多少熏黑痕迹,始终晶莹剔透、白里透绿,最多拿抹布在表面一擦,马上清除一切痕迹。

    竹筒饭熟了,因为比较烫,徐明放在那闷了一会,让其自然冷却,大概等了十分钟。

    徐明打开了盖子。

    浓郁的香味顿时扑面而来。

    竹筒内水晶般的珍珠米,绿色的豌豆,黄色的玉米粒,红色的火腿片与暗红色的咸肉丁……让米香、豌豆香、玉米香、肉香混在一起,再加上竹筒带有的一丝竹香,对嗅觉神经的刺激简直难以想象。

    口水不受控制的流了出来。

    赶紧拿起一双用碧玉竹余料制作的新筷子,夹了一口饭到自己嘴中,轻轻咀嚼。

    香甜可口,弹牙筋道,药王附体,太好吃了……词汇贫瘠的徐明,只能想得到这些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