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小吃店_作者:银河灿烂(187)

2020-06-04 银河灿烂

    不多时,江嫂端了两样点心来,一碟儿是细豌豆黄,一碟儿是沙琪玛。

    “邓爷,请尝尝罢。”

    邓长涵点点头,端详着眼前的两样点心。豌豆黄他见过,庙会的时候总有人挑着担子卖。但眼前的这碟儿细豌豆黄,却与那些粗糙的豌豆黄不同,光泽色黄,颗粒极其细腻,好似珍珠与沙砾的区别。

    他掰下一小块,才送入口,豌豆的清甜便化开在舌尖之上,清清凉凉,格外爽口。难怪叫细豌豆黄呢,果真和那些普通的豌豆黄不同。

    邓长涵又看向沙琪玛,那是一块长方形的点心,米黄色,一粒一粒团在一起,还有葡萄干夹杂于其间。

    这点心的名字好奇怪,为什么要叫“沙琪玛”?

    邓长涵疑惑的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眼前一亮。这沙琪玛绵甜松软,微微有些粘牙,吃起来满嘴生香,口感很独特。

    “这两样点心就很好。”邓长涵笑道。

    月牙儿便叫人拿来贴着杏花的纸盒,亲自将两样点心包装起来,交给邓长涵。

    邓长涵拎着两包点心,心满意足的走了。

    见没了外人,月牙儿将鬓上头面都卸了下来,青丝懒懒地披在肩上。

    她一面梳头,一面同吴勉说:“你可听说过商会没有?”

    “商会?”吴勉走过来接过她手里的梳子,替她梳头发:“这是何物?”

    “就是商人组成的集会。”

    月牙儿望着镜中两人的影子,笑吟吟地说:“大约年后,京城里便会有商会了。”    自从杏糖记走上正轨, 月牙儿便借着拜早年的名义,抽时间开始拜访起京城里著名的商户。

    因为金陵杏花馆已然小有名气,而杏糖记最近在京城里也名声鹊起, 所以这些商户倒还愿意给她一个面子,请她进屋来吃茶聊天。

    今日她却拜访的这一家, 正是京城赫赫有名的玉福楼主人——黄家。

    据说黄家的长辈里,有人曾当过御厨, 后来归家, 自己改良了一些食物做法,开了玉福楼的第一家店。在后来的岁月里, 玉福楼在京城又开了两家店,在直隶也开了店,破有些规模。

    他们家的招牌菜,也是最负盛名的菜色,是薄纸羊肉。

    玉福楼家的羊肉, 切得薄如纸一般,再配上一碗精心调制的佐料。将黄铜小火锅点上火, 倒入高汤。等到黄铜火锅里的高汤, 咕噜咕噜的滚着白泡儿时,顾客便可用长筷子加一片薄薄的羊肉, 放在里面烫。只需默数几个数,羊肉颜色就完全变了,空气里也增添了羊肉的香气。

    尤其是冬日的时候,玉福楼的生意便越发的好, 时长要等位。因为他家的炭火烧得很旺,外头虽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在店里却可只穿一件单衣就好。守着黄铜小火锅,大口的吃肉,大口的喝酒,最是畅快不过了。

    月牙儿也去吃了一回,吃完之后,心服口服。难怪玉福楼能够火遍京城,每到冬至的时节,人们一提起要吃羊肉,便想起玉福楼。

    除开羊肉之外,近年来他家又新增了烤鸭这一名吃。肥鸭用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而艳。酥脆的鸭皮带着些柴木的清香,这清香和鸭肉的焦香掺和在一起,格外的诱人。

    凭借这两样美食,玉福楼在京城里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大饭馆。

    月牙儿几日之前就给黄家下了名帖,得到回复之后,这才约定了今日上门去拜访。

    招待她的这一位叫黄少平,是玉福楼的少东家。大概三十出头的样子,也很年轻。待人接物很有一套,总是客客气气的。

    见了面之后,两人先寒暄了一番。

    “我初来宝地,很多地方都不大懂。说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合规矩的,还请你们多包涵。”

    “这说的哪里话?萧老板的杏糖记,最近可是开得红红火火的。之前也听在南边采买的家人说过,杏花馆的声势,可不比我们玉福楼小呢。”

    黄少平笑说:“你是怎么想到的在江上办船宴的呢?这可真是神来之笔。”

    “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月牙儿笑答:“我前日还去玉福楼吃的羊肉火锅,真真是极好的羊肉,切得薄如纸一般,也没有什么膻味,蘸着调料一起吃,我足足吃了一大碗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