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光阁内烧着暖炉,每个角落都温暖如春。高景与皇后分别坐于一边,正厅中站着两个妙龄少女。其一是鹅蛋脸,生得圆润可爱,另一个少女则显出几分瘦弱,眼睛不敢抬,面色苍白地缩在一旁。
皇后端着茶盏,涂着大红蔻丹的指甲点着雪白瓷碟:“本宫早便告诉过你,成人事不能拖。大宁的规矩是及冠娶妻,你要等,本宫不逼你。只是你父皇当年尚且有嫔妃早早入宫开枝散叶,你等到如今,已是一再拖延了。”
高景漠然道:“儿臣只愿以后有正妃一人便足够。”
“正妃?”独孤皇后慢条斯理道,“日子过起来都快得很,拖不下去的。景儿,本宫不是在同你商量。”
高景不语,她又道:“大宁的东宫不选无后之人,你若不愿,这位子也趁早别想了。”
这几乎是皇后能说到的最赤裸的话,高景一张白皙的脸涨得通红,颜色蔓延到眼角,贺兰明月看了却只觉得心疼。
他知道高景最脆弱的时候,抱着自己哭,小声地说他们都逼我。那时贺兰明月尚且懵懂,如今明白了,但比高景更无能为力逼迫他的不是皇帝和满朝文武,甚至不是独孤皇后,是高景出生起就注定的命运。
他也知道高景在等,若是能顺利登位,他万人之上,自然有方法处理到最好,可惜谁也没料到英明了大半生的皇帝突然就一病不起。
毫无预期的,高景被急匆匆地推上了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监国位置,他学习过,重担真正压下的时候,仍有片刻喘不上气。
良久,独孤皇后叹息道:“本宫替你选过了,出身内侍省的宫婢王氏,伺候着萧宝林,人是很活泼可爱的。那一位是杨氏,父亲曾官至西京司路参军,三年前获罪流放,杨氏在秦王府待了许多年,不争不抢,做事也利索。”
言下之意,给高景挑的已是最不起眼的人,只为堵住悠悠众口,叫他们对高景无可挑剔。
独孤氏最后意味深长道:“景儿,母后都是为了你。”
一句话压得高景抬不起头,他胸口剧烈起伏,良久后随手指了一位,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咬牙切齿:“就她吧。”
不用皇后叮嘱,阿芒会意道:“奴婢这就带杨娘娘安顿好。”言罢朝杨氏略一躬身,对方惶恐地跟着她走了。
事情做完,皇后没了再在摇光阁待的必要。她昂首走出,余光瞥见自始至终守在外间的贺兰明月,看见什么恐怖的人一般突然变了脸。
身边女官轻声问:“娘娘?”
皇后收回视线,若无其事地继续走去。
没了他人,阿芒也去安顿新住进了摇光阁的女子低微出身,甚至算不得嫁娶,独孤皇后一句话,再到内侍省造册记名,就这么成了高景的侧室。往后若有新人进来,稍高贵些就能把她踩在脚下。
这也是皇后的意思,她只要让高景房内有人,至于是谁,受不受宠都并不重要。最好高景冷淡她,只圆房后就抛在一边,不会影响日后迎娶正妃。
贺兰明月合上门,窗外透入一点冬日的雪光,很快被角落的暖炉融化,照在桌凳案榻,映出水波一样透明而模糊的纹路。
“明月。”高景喊他,声音颤抖着。
他还维持着笔挺的姿势,贺兰明月被喊得几乎心都化了。刚站在高景面前便被拦腰抱住,他低头,高景的脸贴在胸口,像做过千百次那样听他的心跳。
可不一会儿,贺兰明月就意识到好似与从前不同。他伸手一碰高景的脸,摸到湿热痕迹。他惊讶地半跪着仰脸,托起高景的下巴。
记忆里,除却在床上,这是高景第一次哭。
他小心翼翼地替高景擦那些水痕:“殿下,怎么了?”
高景哭也哭得没声没息,双目无神,好一会儿才就着贺兰明月递来的帕子擦了脸。若非眼圈还红了一片,看上去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他失魂落魄地坐着,贺兰明月拉住高景的手,正想安慰,感觉他又开始发抖。嘴唇微张,高景抽了口气,失声道:“昱弟没了。”
贺兰明月低头道:“殿下不要伤心太过。”
“我知道他是想解脱的,也以为他去了迁城,就再没事了……”高景说着,忽然嘲讽一笑,“你是不是也觉得我猫哭耗子?”
贺兰明月摇头,高景却道:“我嫌恶自己,昱弟到迁城都是我做出来的。这时听他已经去了的消息,心却又很痛。”
过了许久,他才放开自己,贺兰明月一低头,手上尽是被高景攥出来的白痕。
到底被影响,那夜高景睡得不安稳,半夜把他摇醒了。贺兰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没掌灯,山水屏风隔开了窗外漏下的夜色,他抱住高景,还没等问出“怎么了”,那人掀开锦被跨坐在了贺兰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