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恋小记_作者:指尖点点(61)

  许是第一道题的缘故,谜语不是很难,问的是“八十八,打一字。”张聿不假思索写下一“米”字,交与汉服女子审核,便径直往更深处去了。

  接下来的谜语也对张聿没什么太大的难度,有的问的是: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这自然是荔枝了;又有的问的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这又是砚台了,如此过了五道题。

  之后的题风格一变,不是谜语,而成了对联。挂的灯笼也是越发大气,左边悬挂一个红底黑字的上联,要求对出下联来。

  对对联可不是好对,一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还需要内容相关,上下相接,但是不能重复。

  比之之前的谜语,对联可是难多了。张聿遇到的第一个对联便是一个合字联,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字的偏旁部首造一个对联。

  上联是: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天下口为吞,天上口为吴,合起来为吞吴。

  张聿思索了好一阵,不断揣摩,才写上了下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出自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

  因为对联不像是谜语又固定的答案,所以从第六关起,答案都要交给评委们审核,半票通过才能继续,时间限定在三分钟,三分钟是每个选手审核答案的固定时间,不计入最后成绩。

  等待的时候,张聿看了看左右的灯笼,很多人大多还在前五关的谜语区挣扎,只有少数几个人到了第六关,至于更高关卡的,张聿还没瞧见。因为选手答对一道题,相应的灯笼就会关闭,所以答题情况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张聿心下稍安,远远看到一个工作人员走来把审核情况告知了张聿的负责人,虽然对自己的答案很有信心,张聿还是有些紧张,手掌攥得紧紧的。

  \"请问我通过了吗?\"张聿问。

  “您可以继续往前走了。”汉服女子朝张聿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引着他向第七关进发。

  第七关题目是“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这是个顶针联,前句末尾和后句开头一样,都是“金线柳”,张聿对的是:“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第八联是个同韵联,相当于是用今天的同音异形字对对子,上联是“无山得似巫山好”,张聿对的是:“何水能如河水清。”

  第九联更绝了,与同字异音有关,张聿也是苦苦思索,突然想到一字方才对上。上联是海水朝(chao)朝朝朝(zhao zhao chao)朝朝朝(zhao chao zhao)落,因为古字朝有“潮水的意思”,所以上联实际上就是用一个朝字反映了海水的潮涨潮落。

  张聿的下联是“浮云长(zhang)长长长(chang chang zhang)长长长(chang zhang chang)消”,这里的长部分通“常常”的常,以云对水,以云和水的变化无常反应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这实在是一个可流传千古的绝对。

  张聿自问要是刚刚没有那么灵光一现,他也是对不上这道对联的。

  出了第九关,就是灯笼阵最中心的龙凤大灯笼了,两个灯笼都用旗杆高高挂起,龙凤形态做的是惟妙惟肖,张牙舞爪的龙,嘴巴大张含着一颗明珠,大放光明;凤凰的五彩尾羽如扇子铺散开来,上面镶嵌着很小的电子灯,一闪一闪的,又好似燃烧着的烈火,把凤凰的明媚华丽充分展现出来。

  巨龙灯笼下有一人含笑看着张聿,正是张挚。

  “什么时候来的?”张聿问。

  “就比你早了那么一点点。”

  “真的?”

  “当然。”张挚十分肯定地说道。

  “来,我拉你上来。”张挚朝张聿伸出手,龙凤灯笼所在有一个台子,左右各有台阶,但是走台阶什么的,就一点都不酷了。

  张聿看着张挚的手定了几秒,再望上又看见张聿充满鼓励的眼神,心中一动,把手搭在张挚的手上,自己脚上一用力就上了台子。

  台上的风景和台下一点不同,在这,场外观众的喧闹声都听不见了,往外看,远处的灯笼显得格外得小,但灯光却又是格外得亮,一个个地串在一条红线上,像一根巨大的红彤彤的冰糖葫芦一样。

  从这看头上的天,好远好远,黑夜像轻纱一般笼罩四野,璀璨的银河星罗棋布地洒满了无数的星星,它们隔着数十亿光年的距离送来一抹微笑着的凝视。星光和灯光在这一刻尽收眼底,如此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