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飞歌_作者:陈琳(286)

2018-03-01 陈琳

  洛桑一拍大腿,说:“好!”

  组长拿不定主意,问:“修一座桥要多少钱?”

  邓安捂着扭伤的脚,说:“看见没有,一条腿多少钱!”

  次多说:“要修就要修一座结实耐用的。”

  张浩天说:“最好比原来宽一些,能过拖拉机!”

  组长还是摇头:“好是好,可是钱呢?”

  次多说:“你就知道钱、钱、钱!干什么不花钱!”

  洛桑说:“你是组长,钱由你想办法!”

  张浩天说:“石料可以就地取材,劳力村里也有,设计就不说了,我那个同学绝不会要一分钱,无非是买水泥要花点钱。”

  组长说:“好!次多,你马上给厅里打报告要钱,我这就去找村长。浩天你赶紧去找同学,争取在我们走之前把桥建好!”

  第二天张浩天就去找胡坤。他在路边小店吃了碗面条准备搭车,可招了几次手也没一辆车停靠,看时间不早了,便徒步往前走。没走多远发现路边停着一辆卡车,一个藏族司机正在货箱上捆绑羊毛。张浩天还没靠近,就听见“啊”的一声,看见司机从车厢上摔下来。张浩天立刻奔过去,看见司机痛苦不堪地捂住腰部,手里还握住断了半截的绳子。张浩天四下看看没有一个人,不知如何是好。司机咬着牙问他:“你会开车么?”张浩天摇摇头。司机说:“你把我背到驾驶室,我教你!”

  张浩天把他背上车,重新把羊毛捆好,胆战心惊地握住方向盘等他发号施令。司机咬着牙说:“踩离合器……挂挡……油门……”张浩天小心操纵着,当右脚轻轻踏在油门上,看见车徐徐往前移动时,又惊又喜。

  车跌跌撞撞、有惊无险地开到了日喀则地区医院,张浩天把司机送到急诊室便急匆匆朝胡坤单位走去。

  张浩天见过的“毛眼眼”说胡坤正在开会,并请他去办公室坐会儿。张浩天坚持在门外走廊里等,他来回闲走了几步,听见会议室的声音很大,好像在激烈地争论着什么,便侧身聆听。

  胡坤的声音飘了出来:“钢筋混凝土桥梁因其经久耐用,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能较好适应高原地质灾害频发、极端气候持续时间长的要求。而且被我们长期推广使用,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我坚持选用这套设计方案。”

  一个反对的声音响起来:“我们不能因为历史悠久、广泛使用就一成不变。过去,我们没钱,什么都不敢想,现在我们完全有实力建更加新颖、美观的桥梁。为什么不求新求变呢?”

  张浩天听到不少赞同的声音,但胡坤的声音再一次响起:“过去我们受资金的限制,建桥标准普遍较低。随着西藏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什么不把钱用在提高施工质量,提升设计标准,优化桥梁结构上,非要用在华而不实的装饰和豪无实际用途的附属结构上?”

  胡坤说完,有人称赞。但对方又很快反驳回来:“你推崇的这座桥,从外观上看和我们过去的桥没有什么区别,完全像个简单的复制品。雅江上多一座少一座这样的桥无足轻重。”

  张浩天又听到有人称是,心里不免为胡坤捏把汗。而胡坤不慌不忙地说:“这座桥,看似外观变化不大,但其技术含量很高。首先,这座桥受力明确,施工简便,养护成本低,还采用了先进技术和优质材料。再就是,在桥梁的构造细节、防水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设计尝试,不仅有效提高了排泄能力,还增加了桥梁的承重力。”有理有据的分析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但对手不甘示弱,说:“一座桥应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你这座桥的技术含量暂且不说,从外观上看就无法给人美的享受。你们看,这座桥有什么美感,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牛粪堆。”他的话一落,就有人笑。

  胡坤一时语塞,张浩天心一紧。这时,“毛眼眼”又走了过来,见他还站在门口,就说:“我进去叫胡工!”张浩天本想拉住她,可会议室的门已经推开,胡坤正和自己脸对着脸站着。张浩天想退回去,胡坤却一把将他拉了进来,像找到救星似地对大家说:“这是西藏日报的大记者,见多识广,让他说说哪座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