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团真阔气啊!
炮兵支援就没停下过,哪一次都不比鬼子少。爬着山坡进攻的小鬼子,还没到眼前就被机枪蹂躏得毫无锐气。等溃退下去时,又会被炮弹砸脚后跟。
看着一个个被炸得飞起的小鬼子,赵平华他们心里那个乐啊,简直比吃肉都高兴。
副团长的指挥也很厉害,在他们班的右侧,有一个小高地。那儿有一个机枪小组,和一个掷弹小组。
平常瞧不出厉害,可等鬼子突进到他们阵地50米左右时,两者一起发威,劈头盖脸的朝小鬼子打去,直叫小鬼子叫苦不迭。
记得小鬼子头一回进攻,就在他们的阵地上留下了十几具尸体,啧啧啧,别提有多爽。
打了一天仗,赵平华所在的班,死了一个,伤了两个。伤员和尸体趁着空隙都送下去了。
赵平华没有悲伤,死亡见得多了,也就没有悲伤了。死也没什么,最起码拉到了足够垫背的小鬼子,值了。
不像在丛林里面,因为疾病、饥饿、和种种意外死去的弟兄,他们才死的冤。
赵平华有个老乡,就是得了疟疾,没有医药,忽冷忽热的打摆子,死在了路上。
傍晚,夜色已浓,阵地上来了人,虽然衣衫破碎跟他们之前一样,但身上没有硝烟的味道。
借着月光,赵平华认出了领头的人,是他们连长。他们连长手臂上缠了绷带,是被日军炮击碎片给打伤的。
“赵平华,他们是4营11连的,来替换你们,你们可以到后面休息了。”
赵平华很诧异:“连长,干嘛撤啊,我们打小鬼子打的正上瘾呢!四营的弟兄把他们派到其它更需要的地方吧!”
一听这句话,他们连长也来气了,板着脸恼怒的说道:“靠,窝在战壕里捡人头,这么好打的仗,你以为老子愿意撤啊!上级有命令,肉不能光让咱们三营吃,四营和五营也要见见血,执行命令吧!”
赵平华满脸的不情愿,可上级都下命令了,也轮不到他讨价还价。
跟四营的弟兄交接完了阵地,他们按照连长的指示,下了天门山,等全营集合后,渡江去后方歇息。
帐篷里,刘诗雯停下了笔,借着马灯散发出的柔光,阅读着自己写好的稿子,心中越发满意。
从这个基层班长的视角,她就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经历过长途跋涉的撤退,依旧能士气高昂的作战。
士兵们不怕死,就怕少杀了敌人。指挥官别具一格的想法,拿敌人来练兵。
至于说大炮支援,炮弹充足,则被她选择性的忽视了。
毕竟那个东西是没法宣传提倡的,就是提倡了,以国军连步枪都无法足额供给的情况来看,那也是奢望。
她刚才还问过那个班长:“大炮是怎么来的?”
赵平华说:“一半儿是团长他们带人救了英国人,英国人心存感激赠与的。剩下的一半,是歼灭了鬼子一个大队,缴获的。
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参与到那两场战斗,见证这两场胜利。“
瞧瞧,瞧瞧,这又是一份值得报道的素材,拯救英国军人,英国军人赠予大炮。报道出去既提振民心士气,又宣传了中英两国的同盟友好。
刘诗雯还打听到被救的那些英国人,就在附近安营。夜深了不太方便,等明日,她一定要去采访记录素材。
而此时,最令她遐想的,还是那位周团长,赵平华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团长呢?
“打仗厉害,骂人厉害,脑子厉害!”
前两者她今天是见识到了,可最后一点,她没想明白,怎么才算脑子厉害?
江防指挥部的帐篷里,周景听着赵平华的汇报,不住点头。
末了,他拍拍赵平华的肩膀,称赞道:“不错,大体上复述的很好,你立功了。回去好好休息,要记得保密,别出去瞎吹牛。”
“是,团座!”一听自己立功了,还得到了团长的称赞,赵平华腰杆儿挺得笔直,走出帐篷时都是昂首挺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