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是源于国军内部的山头习气,有兵有枪就是草头王,就有话语权。一旦没有了兵马,地位就一落千丈。
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自然就得谨慎些。唐基在这方面可是深得真传,虞啸卿也有其三味了。
周景被搞得有些心烦,无奈做出了一定的妥协,才算平息了纷争。
七月二日,攻击松山正式拉开了帷幕。
与之前钟斌浩荡的攻势不同,这次的进攻有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只存在于松山外围的几个山头。
大垭口,山势极为险要,是松山主阵地四周较为险要的几个山头之一,也是较为外围的一个山头。
进攻这座山头的,是龙文章及其率领的二团。
正式展开进攻之前的炮轰,是按照周景的布置来的,100毫米口径以下的炮都不会采用。
完全只用师属105毫米口径的炮营,和司令部给配齐的半个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营。
大炮的数量只有18门,炮轰的频率是一分钟1~2发,比起同等数量的75毫米的榴弹炮,攻击效率和覆盖率差得很大。
但是,根据周景在前沿阵地的观察,效果截然不同。
钟斌之前的飞机轰炸,大炮漫轰,打上一阵子,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
日军精心修筑的工事极为坚固,而且比较隐蔽,一番重炮轰击后,在堡垒里的日军反击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愈打愈凶之势。
而周景将重炮集中在一起,一发炮弹砸下去,即便是坚固的山石也能砸出个几米的大坑。
在堡垒里的日军,承受着这种重拳打击,即便不死也会晕晕乎乎,作战能力有所下降。
借着炮火的掩护,二团的三营长刘有福,亲自下到连队里,率领着一个连开始向上进攻。
他们攀爬得很小心,远远的发现日军的地堡,就开始贴地匍匐前进。等到到达一定的距离之后,才会停下来。
常规的手榴弹炸药包,已经不是最佳选择。被派遣到连里面的火焰喷射器小组,才是真正攻坚的利器。
二团的步兵何长江,几十年后还记得攻坚松山,第一次使用火焰喷射器时候的情景。
他记得那天风很大,还下着小雨。他同班长一起准备行动。
班长是河南人,脸上长着麻子,士兵们都不叫班长,也不叫他的职位或者姓氏,而是给他起了一个外号:麻皮。
麻皮作战经验丰富,还参加过天门山的突击队,要不是火焰喷射队没有什么空缺,这会儿应该是副排长。
麻皮管喷火,何长江背燃料瓶,给他做助手。
何长江作战经验少,虽然也听别人说过这东西发威,但心里还是没底,也不知道这玩意管不管用。
营长刘有福在他们出发前说,如果干掉敌人的地堡,拿下开门红,回来他请客。
麻皮作战经验丰富得不得了,在死人堆里打滚儿,看上去非常平静。他向前冲,匍匐着爬到适合喷火的位置。
日军的子弹没有击中他们俩,这让他们松了一口气。后方的步兵向着日军的地堡开枪,吸引日军的火力。
等到日军的注意力被吸引之后,麻皮就接上了火焰喷射器的燃料管,对着日军的地堡瞄准。
他们埋伏的位置距日军的地方大约有30米,在这个距离上,应该百分百可以瞄准日军的地堡。
谁知道,这次操作麻皮竟然出现了意外。他刚扣的火焰喷射器的开关,忽的就刮来了一阵大风。
这股风邪性,按理说刮风也不应该是这个风向,可偏偏就出现了这种逆风。
喷出去的火焰有火苗被吹回来,烧到了麻皮的脸上,麻皮双手半捂着脸惨叫着滚到一边。
喷火器喷出的火焰有上千度的高温,立即就把麻皮的眼睛烧瞎了,也毁容了。
看着麻皮满地打滚哀嚎,何长江感到触目惊心。
虽然麻皮伤了自己,但是喷出的火焰还是起到了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