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国占领满洲后,见识了支那政府的软弱可欺,他和那些狂妄的****分子一样,以为开战后帝国能够鲸吞大陆,一跃成为大陆国家。
大和民族,能和那些白人一样,成为最伟大的民族。
然而,战争给了他们蒙头一棒。沿着铁路线公路线,三个月占领支那,成为了一句笑话。
三年的战争就几乎让帝国破产,现在战争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他依旧无法判断战争究竟什么时候能结束。
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美畜英畜也成为了帝国的敌人。美畜的工业实力要比帝国强出十几倍,甚至20倍。
北井一夫都不敢想象,如果支那军全部拿到美畜提供的装备,那将是一个什么可怕的景象。
所以,滇缅公路必须被切断。决不能让支那军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更不能让他们拿到美畜的支援。
“帝国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吗?”北井一夫扪心自问。
然而他不愿,也无法给出回答,只能在心中暗暗的祈祷天照大神的保佑了。
……
日军第56师团,前身为“留守第一师团”和“101师团”,在日军中号称龙师团。可想而知是怎样的一只精锐。
师团的兵员在两万人左右,全盛时期配有陆军航空兵、登陆艇、登陆攻击舰、坦克分队等强大武装。
56师团在太平洋战争中,攻克菲律宾功绩卓著。进攻缅甸,支援被200师打惨的55师团,逼迫200师不得不撤防。
他们是日军缅甸战役的先头部队,攻占战略支点腊戍后,用卡车、装甲车、坦克组成了一支快速部队,沿着滇缅公路急进。
在经过畹町、芒市、龙陵到达腾冲后,日军的这支快速部队于5月5日这天,直达怒江上游的惠通桥。
惠通桥跨江而立,桥下水流满急,两岸山势陡峻,公路顺着两岸的山势上下蜿蜒曲折。
惠通桥最初建造于明朝,最初是用几根粗劣的铁链贯穿的索桥,几百年的风吹日晒都已破旧不堪。
民国时期,新加坡华侨梁金山捐资改建旧桥。吊桥全部使用德国巨型钢缆,最大载重七吨。
这座当时先进的大桥横跨怒江天险的两岸,疏通东西两侧,是滇缅公路上最重要的一环。
民国政府的国际援助,要通过滇缅公路,通过惠通桥,运输到国内。
而日军要从缅甸方向,侵犯滇西重镇保山,威胁重庆政府,离不开的也是惠通桥。
肯定有人会问,难道怒江那么长,只有一座惠通桥吗?
当然不是,怒江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三千多公里,中国部分两千多公里,云南段长六百多公里。
怒江两岸的桥足足有20余座,处在日军进攻路线的有5座,但都是临时性的便桥,行人通过尚可,大军过境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日军要想大举进犯,惠通桥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云南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势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在东北拱卫川、康、黔、桂,在西南控制缅、泰、老、越。
滇西又是云南西陲的重要屏障。
若滇西不保,昆明危急,中国将失去通往印度洋与盟国联系的国际通道,整个大西南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滇西从大后方变为最前线,不但震动了昆明,而且震动了重庆乃至全国。
5月5日早晨,日军第56师团板口支队由龙陵向惠通桥疾进。
上午9时左右,敌军在飞机掩护下占领怒江西岸松山山麓,并开炮轰击集中东岸公路上的汽车。
由于一路溃败,到处都是溃兵和难民,惠通桥桥面上和东西两岸的公路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公私车辆。
此时,远征军参谋团已经退到保山,一面向重庆统帅部告急,一面派参谋处长萧毅肃,率十数名参谋人员赶往惠通桥布置抵抗。
萧毅肃带领了10余名参谋人员来到惠通桥,在桥头截住撤退下来的第66军新28及新29师官兵,一天内集中了约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