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墙边的少年_作者:清玫(128)

2018-03-01 清玫

  “温锐,我真的受够了!”丁丽珊眼眶通红,“你的女儿我管不了,可她也不能骑在我的头上,你瞧瞧她刚刚在医生面前说的什么话,现在又是什么话?!”

  温锐重重叹息:“丽珊——”

  “凝凝的事,妈妈的事,你都大可不必费心,安心带好小朔就行。”

  “今天只有我们三个人在,我把话说开了,”温锐闭上眼,揉着眉心道:“不论妈妈今后如何,她的财产都归凝凝所有,这是我答应过她的。”

  温锐惨然道:“可我欠妈妈的,怕是永远也还不上了。”

  温凝从初初认字起,蒋雁就常和她念叨一句话,语气是那样怅惘。

  她说,凝凝,奶奶的雁是北雁南飞的“雁”,不是微雨燕双。飞的“燕”哪。

  温韧,蒋雁,永世为夫妻。

  温韧在新婚当晚,把这行字写在结婚照的背面,一式两份,送给她珍藏。

  “温韧,”蒋雁闪着大眼睛,含羞嗔他:“还永世呢,你这是小布尔乔亚。情调,要不得的!”

  在贫苦的岁月里,浪漫和海鸥表一样,是摆在橱窗里的奢侈品。

  温韧一身笔挺新军装,笑容干净明朗:“这一生我们是共和国法律认可的夫妻,阿雁,下辈子吧也一定是!”

  少年和姑娘的日子甜蜜清苦,直到战火——

  烧到了祖国的边境线上。

  随着家属大院里的高音喇叭,社论宣言响彻,人们的面色日渐凝重。

  终于,那一天到来了。

  绿色卡车厢后整装待发,挤满了士兵们年轻的脸庞。

  怀了身孕的蒋雁一眼就认出了她的丈夫,留苏归国的摄影师有一张最亮的眼睛,和最意气风发的笑。

  保家卫国是军人天职,时代大势所趋,她未曾多想。

  在星期一的早上,蒋雁一路远远追随,哼唱着苏联名歌喀秋莎,送走了她的爱人。

  谁知一别,竟是永恒。

  前方消息传来,他们说,温韧消失在了边境线上。

  蒋雁痛彻肝肠之余,也丢了在百货商店做营业员的工作。

  物资匮乏的年代,营业员是军。属才能享受到的“特优”职业,能贴补不少家用。

  温韧没能被评为烈士,无碑无坟,成了一缕孤魂。

  看着遗腹子温锐,再难再苦,她也要支撑着活下去。

  在最艰苦的时候,是秦辕偷偷接济了她。

  秦辕是人民小学的代课老师,靠着做舅舅的校长当上的。他幼年得过小儿麻痹症,色盲还微跛。

  从前在镇上,连孩子们都讨厌他,只有温韧夫妻总是笑着同他说话。

  寡妇门前是非多,一来二去,小地方流言四起,传的很难听。

  可令蒋雁伤心的是,受尽流言蜚语的温锐有一天冲回家里,质问她为什么不能安分点。

  蒋雁摇了摇头告诉他,我无私无畏,因为你爸爸都在天上看的呀。

  她的儿子抿了抿唇没说话,只是日复一日,借着月光看书的身形越坐越晚。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温锐便金榜题名,考入了共和国最顶尖的学府。

  第一年暑假回家,温锐发现,他的妈妈和秦辕同居了。

  蒋雁对他说:“小锐,做人要讲良心。从前我们难的时候,多靠你秦叔叔扶持。现在你念上大学,学费都是你秦叔叔凑的,他身体垮了,我没有坐视的道理。”

  学费是妈妈“姘头”凑的事实,灼伤了少年脆弱的自尊。

  后来,温锐真的赚到了很多钱,大把大把,示威一样捧到了妈妈身前。

  可蒋雁呢,依旧如常,照料着拖着残躯病体的秦辕。

  于是,引来了母子二人长期的冷战和争吵。

  只要秦辕在,即便女儿在家,温锐也不愿回来看一眼。

  秦辕去世后,温锐渐渐也主动低了头,同妈妈缓和关系。

  可当年之事,他依然只字未曾提过,更别提道歉和认错了。

  直到今日,温锐在视线模糊的时候,想起了许多往事。

  十三四岁时,他比同龄人都要秀气聪明,但也比他们文弱。

  公社里挣工分,猪草他割不了,板车他拖不动,蒋雁二话不说,一人默默就干完了两个人的活儿。

  诸如此类的事,不胜枚举。

  妈妈,妈妈啊。

  温锐满面狼藉,再也没了商场上叱咤风云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