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让佐藤担心的问题就是:“找收藏者的话,会那么容易吗?如果是每周拍摄一次的话,一年要找五十个左右也不太容易吧?”
说完,佐藤把视线投向施密特,这位NBA的工作人员肯定掌握着相关的数据。
“找这样的人肯定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也无法确定对方愿意接受采访跟拍摄,何悦你估计愿意接受采访的人能占找到人数的百分之几?”施密特问道。
“我估计比率不会很高,有收藏嗜好肯定是愿意展现的,但毕竟是在家中拍摄,50%肯定是没有,20%我觉得都是个比较乐观的数字了。”何悦道。
她的这个主意其实来自东京电视台《能跟去你家吗?》节目组,这个节目就是标志性的,去在街上遇到的家庭内进行拍摄。
何悦计划中的篮球节目跟《去你家》的情况截然不同,去你家的拒绝采访的比率会比篮球节目高得多,毕竟是普通人,据说这种素人参加类节目素材使用率最低甚至可能达到0.4%,就算正常录制,素材使用率很多时候可能也要低于10%,严格来说纯粹是在用工作人员的“肝”去做综艺节目。
但《去你家》毕竟是采访普通人的节目,而普通人要多少有多少,去东京大街上随便抓的,即使是足够采访收录的普通人也会有很多,可NBA球迷在日本是绝对的稀有品种,而有收集癖好的就更少了,哪怕有收集癖好的人接受参访比率远高于普通人,对于合格人物的寻找仍然会是个巨大难题。
“那……我们研究研究吧,施密特先生,接下来我们尝试寻找下,看看愿意接受采访并且拍摄的潜在人群能有多少。”佐藤说道。
“实在不行的话,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企划拉长,比如一次拍摄两期至少一个小时的素材,这样我们需要寻找的拍摄地就减少了一半,甚至一次拍摄三期四期都可以,当然到时候再普通家庭中的录制时间肯定更长,被拒绝的几率也更大,但相比拍摄时间的增加,普通人那边的拒绝不会有特别大的波动,毕竟在那之前他们首先是接受了三十分钟播放时长录制的。”何悦在这个问题的最后说道。 仅仅一个摄影棚的问题就用了大家至少两个小时,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当然最重要的依旧是关于节目类型的问题。
“我们是以NBA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节目,平时当然是围绕这个来,首先是每期不少于15分钟的上周赛事总结,这个基本是不能少的,内容方面就要靠制作组的大家剪辑了,风格方面,既然你们邀请我了,那应该是知道我喜好的,这种赛事总结的编辑,整体来说当然还是要不偏不倚的,但我个人来讲还是推荐节目组可以多讨论下未来篮球趋势中,大数据,三分球等造成的影响……”
节目组当然也能看出何悦的认真,她对节目的制作跟未来计划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是她自己参与的部分,甚至就连她不太需要参加的部分,比如每周总结的制作,她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是让TBS跟NBA两方刮目相看。
本来对他们来说,启用一个15岁的少女做节目组MC,甚至还煞有介事的跑过来征询有关制作的想法是有很大压力的,但何悦表现的很好,显然是对NBA有着很充分了解的,而且也没有任何好高骛远,很踏实的考虑问题,参与节目制作,这让佐藤跟施密特二人都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以何悦表现出来的水平,是非常足以胜任节目MC甚至全程参与到节目制作当中来的。
接下来一直到过年前的几天时间里,何悦几乎每天都会跟节目组见面,共同讨论关于节目的想法,一个个成型不成型或不成型的点子在何悦的脑海中出现,并且细节逐渐丰满起来。
佐藤制作人本子上关于节目想法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最终形成了一个看起来已经很完整的,篮球综艺节目脚本。
这其中,NBA制作人施密特也是给出了许多帮助,既然是NBA类电视节目,必然是跟NBA有许多联系的,而且,以日本市场不大,不受关注的现状,她们这是日本地区唯一的,主做NBA相关内容的电视节目,一个庞大的NBA,面对的却是并不受关注的现状,NBA本地的公司职员们肯定会最大程度的支持这个节目,毕竟这是他们唯一的,在电视媒体上展现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