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家开始_作者:烛(165)

2020-07-21

    这时候大家也看清楚了,发现所谓的一幅画,其实是个画组。就是把几个素描图,装裱在同个画心中,形成了一幅卷轴,方便携带、悬挂。

    当然了,几张素描画也基本同源,只不过每张画表现的形式,也有一些区别。但是大家可以肯定,画的都是同一双手。

    是的,素描画的是手,同一双手,姿势各不相同的手。

    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画组的最中间,那一双骨节分明,双掌微微合拢,仿佛是在祈求、礼拜的双手。

    这双手,十分的传神。在灰色的背影中,合拢的双掌伸向天空。这双手皮肤粗糙,筋节突起。很明显,这是一双普通劳动者的手。

    就是这一双手,关节的僵硬和手势的温柔形成对比;粗糙的双手所代表的生活苦难,与祈祷的虔诚形成对比;遒劲的双手和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

    哪怕是这一群不怎么懂画的人看了,也觉得画里独具韵味。

    “画得真好,这是在拜佛吗?确实有佛性。”

    观赏片刻,有人赞叹几句,然后打听起来:“这是谁画的?”

    “一位著名画家。”

    讲解员微笑,指着图画一角,示意道:“你看,上面还有他的签名呢。”

    “诶?”

    众人连忙看去。

    在画中一角,他们确实看到了文字。只不过,这文字是字母,以及数字。

    数字也可以理解,那是日期,一目了然。

    但是字母,BY,又是什么意思?

    许多人迷茫。

    就在这时,小女孩小手一指,脆声道:“爸爸,爸爸,你看这两个字,和小票里的字,一模一样呢。”

    “什么?”

    丈夫愣了一愣,目光微微一凝,就连忙在口袋中,掏出了女儿捡回来的小票。

    小小的纸票,与邮票大小相同。

    票面上,自然有细小的文字,刻绘了沈庄印象四字。

    这个自然不是重点。

    关键是票面中,印刻了一张画。微缩的票画,却一点也不模糊,反而十分清晰。在画的下角,也有两个字母,以及印发的日期。

    BY!

    丈夫举起小票,开始对比……

    真是一样啊。    “这是一个人吗?”

    丈夫举着小票,询问旁边的讲解员。

    也难怪他有这样的揣测,毕竟这太巧合了。在他看来,不管是小票,还是图画,都是文化节的产物,两者有所关联,太正常不过啦。

    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嘛。

    “啊?”

    讲解员却愣住了。

    怎么办?这没培训过呀。

    关键是他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不是同个人。

    在他迟疑之时,会馆大厅中涌进来一群人,其中为首的是几个气度不凡的老头。几个老头在许多人的簇拥下,直奔这边而来。

    人群靠近,旁边还有几个记者模样的人,拿着长枪短炮跟拍。

    这让的阵仗,也让参观者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小吴,在干什么呢。”

    冷不防,有人站了出来,挥手暗示道:“你要是讲解完了,还不赶紧带着大家,去中间舞台看戏……”

    “哦啊。”

    讲解员如梦初醒,才准备有所行动。然而这时候,心存疑惑的丈夫,却仿佛找到了救星,急忙叫道:“灵壁先生,灵壁先生。”

    “嗯?”

    一个老头抬眼看去,沉吟了片刻,才展颜笑道:“小黄呀。”

    “对对对,是我。”

    叫小黄的,已经人到中年,不年轻啦。但是以老头的年纪,叫一声小黄也不为过。而且让丈夫欣喜的是,老头真记得他是谁,在给旁人介绍呢。

    “这是县志办公室的小黄,最近为修县志的事情,没少找我帮忙。”老头笑语,“不过小黄呀,现在可不是上班时间,我没空陪你查资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