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就是对绘画艺术的一种重新诠释,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拿眼前的作品举例,画中的景物,基本没有具体的形象。
能让人辨认出来的,就是简单的椎体、圆柱体、多面体。问题在于,这些几何造型,在各个角度相互并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
可以说作品的画面感,那是凌乱的,也是抽象的。可是这不是抽象画,因为散乱的阴影,让作品没有任何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
最重要的是,在厚厚的油画颜料中,真的粘上了一块块立体的小木块。
就是这些积木似的方块、圆柱、锥体,构成了一幅又是荒诞,又充满了视觉冲击力的奇怪的画面,让人又是困惑,又是觉得其中意味深长,蕴含特殊的魅力。
木青……
观赏片刻,白叶的目光转移了,落在作品创作者身上。
也难怪,李东兴当年,要捧他当一哥。
真有两把刷子呀。
“白叶。”
就在这时,林羡鱼轻扯了下他,悄声问道:“这画的主题是什么?我有点看不明白啊,感觉很乱,似是而非。”
这也是现代艺术与普罗大众,容易产生隔阂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作品看不懂,无法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
浅尝辄止,自然越离越远。
“乱就对了。”
白叶沉吟了下,才开口道:“这应该是在描绘车站的场景。”
“车站?”
林羡鱼有些意外:“怎么说?”
“你不要看它的画面,很凌乱的样子。”
白叶讲解道:“乱,只是情绪的表达,一种渲染手法罢了。你真正要关注的,应该是那些积木的线条,交错迭放的垂直、平行线条……”
() “一块积木,就一个站点。”
白叶娓娓而谈:“垂直、平行的线条,就是路线。这些路线,相互衔接,相互勾连,就是庞大的车站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斑驳的颜料,混杂的色彩,就是客流,坐车的人。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喜怒哀乐,构成了形形色色的面貌。”
“这些人的情感在碰撞,也可能是在交融。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小型社会。这个家伙,野心很大嘛,想通过这幅作品,解析生活的本质。”
白叶啧声道:“有点意思……”
他没掩饰自己的声音,旁边众人自然听见了。
一瞬间,大家目光汇聚,又纷纷散开。他们在怀疑,白叶是不是托。不然的话,怎么这么卖力给木青捧场呢。
当然,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众人的注意力,重新回到画上。听了白叶的讲解,再重新欣赏这幅作品,每个人都有了新的感悟……
这好比一件东西,有人觉得像某种形态,他把自己的感悟告诉别人。别人看了,自然是受到了影响,越看越像,印象深刻。
这也是艺术评论的力量。
与此同时,也有人忍不住窃窃私语。
“他不是画家吗?怎么还懂得鉴赏、评论啊。”
“你不认为他?他是白叶,一开始是学抽象画的……这画虽然是立体主义,实际上与跟抽象画差不多,他学过能看懂,也正常。”
“就是这个道理。”
“……我好奇的是,他的分析到底对了没有。要知道,自己的阅读理解,与作者的本意,也可能差别极远,甚至截然相反。”
“作者不反驳,就是认同啦。”
众人的目光转移,看向了旁边的木青。
此时此刻,木青脸上也浮现了惊讶的表情,但是很快就收敛了情绪。尽管如此,他还是忍不住瞥了白叶一眼,神色复杂。
三个评审呢,也相互看了一眼,有点无奈、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