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了版画的区域,两个人也进入到了国画的天堂。
一排七八个房间,全是悬挂了国画。
这时候虞驰如鱼得水,滔滔不绝的给两人介绍,国画领域之中年轻的后起之秀。有一个算一个,他都如数家珍,不仅知道对方的生平事迹,还把对方的书画特点,大概讲述出来。
白叶惊讶:“你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
“曾经……”
虞驰有点唏嘘感叹:“这些人都是我的对手。”
白叶懂了,假想敌。
这样说,虞驰还是蛮可怜的。想了这么多年,估计人家都不知道他是谁。或者知道的,也只当他是大画家虞蒿的儿子。
不过白叶更清楚,虞驰不需要他的安慰。
当下他转移了话题,笑着说道:“说起来,参加全国大展的,果然是工笔画家比较多呀,写意画都没见几幅。”
“嘿,你又想挑事了吧?”
虞驰也跟着笑道:“工笔与写意之争,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大家都吵腻味了。反正行业之中,也早有结论。工笔写意各有千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争论这个没意义。”
“话虽如此。”
白叶漫不经心道:“问题是三年可以培养一个合格的工笔画家,三十年也未必能够培养出一个有水准的写意画家啊。”
“好!”
冷不防,有人击掌赞叹道:“这话精辟,总结到位。”
“嗯?”
一瞬间,三人循声看去,只见在走廊方向,出现了一行人的踪影。
评论家天团,正式抵达战场。
其中一个中年人,笑眯眯对其他人道:“这话说得多好呀,可谓是一针见血,戳中了写意画的艰难困境……” “沈明,你不要胡说,写意画……能有什么困境?”
人群之中,自然有人皱眉,反驳道:“在市场上,写意画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大量写意画成交,价格还不菲,多么的繁华。”
“那都是老艺术家们的作品。”
沈明慢条斯理道:“新生代……不对,还有中生代,有几个写意画的名家,你们心里难道没数吗?”
一席话说得一帮人哑口无声。因为他们知道,沈明说的没错。不仅是眼前的全国大展,还有其它的美术比赛之后,放眼望去,基本是工笔画的天下。
“沈兄,不要一棒子,打死一群人。”
不过沉默片刻,还是有人开口反驳道:“还是有许多人在学习写意画的,只不过他们还在积累的阶段,不显山露水而已。厚积薄发,才能够一飞冲天。”
“积多少年?”
沈明笑眯眯道:“就像白叶说的,三十年都未必能成。试问,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几十年,把大好的青春年华,压在这前途飘渺的事情上?”
“更何况通向成功的道路,可不仅是写意画这一条。”
沈明悠悠道:“有了其他的选择,大多数人还是懂得‘趋利避害’的,这一堆工笔画就是最好的证明。”
“……”
事实胜于雄辩,这下子其他人无话可说啦。
毕竟在进入新时代之后,工笔画强势崛起。原因很简单,工笔画比较关注“细节”表现,只要技术不差,足够的专注、耐心,很容易提高水平。
但是写意画,讲究的是画以外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要读书,要有足够的文化修养,形成独特的审美境界。
年轻人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某个高度。另外年轻气盛,难免急功近利,谁愿意熬个几十年呀?
这就是现实。
“时代的悲哀啊。”
沈明叹了声,就看向了萧罗:“小萧,刚才我看了你的作品,比起你之前的作品,确实有所突破,要保持下去啊。”
“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