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纯只是想制造一尊,与本人“相似”的雕像,肯定很简单。就像某些蜡像一样,按着本人的身高、五官,依样画葫芦就行。
然而肖像雕塑,却有一个基本的审美法则。
形神兼备。
意思是,肖像作品在反映人物对象时达到形与神的完美统一,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
对于形与神,不同的雕塑家,也有不同的理解。如何通过大家皆能看到的形来反映内在的神,就看个人的本事啦。
毫无疑问,段嚣做到了这一点。
他塑造的作品,截取了学者身上,最纯粹的书卷气息,不仅仅是通过书本来表达这个特质,更重要的是雕像的眼睛。
众人注视雕像,轻易被那双睿智、坚毅的双眼所吸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最难刻画的器官。高明的雕塑家,往往通过对双眼的塑造,传达肖像人物的情感。
雕像的气质、灵魂,就是这样彰显出来。肖像没有精神、灵魂,就相当于行尸走肉,一具空壳。
有了精神的塑造,雕像作品才算是有了生命,从而拥有艺术的感染力,进而打动观众。
显然,只要不是心怀偏见,段嚣这件雕像作品,无疑是成功了。众人观看作品,仿佛能够与雕像对话,进行心灵层次上的交流。
这就是作品之形产生的内蕴,直接传达出了内在之神。
大家的默然,也让段嚣的眼中,透着得意之色:“白叶,我的作品怎么样,不差吧。” 何止不差,可以说是精良。
一般的雕塑家,可能连肖像的形体,都塑造不像,更不用说雕像的精神、灵魂啦。
但是段嚣的作品,已经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状态。
雕塑的对象,那是一位大学者、思想家,所谓为了展现这方面的特质,段嚣的雕像身上衣服比较考究,一身学士袍服。眉宇间的神态,十分的收敛。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冒着火焰一般的光。
真的是光。
白叶换了个角度打量,确实在雕像眼珠上,看到了折射的反光。这说明了,段嚣在铸造雕像眼睛的时候,肯定经过了打磨。或者使用了别的手段,让眼睛莹亮生光。
恰恰是这点光,让人观看雕像的时候,觉得雕像变“活”了,在指引蒙昧众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样的作品,十分的传神。
也难怪,段嚣按捺不住得意之色,觉得稳操胜券。
然而不等白叶开口,附近有人欣喜道:“咦,白叶,这个就是你的雕像作品吗?”
在说话之间,一行人从附近走廊,拐了过来。
说话的就是袁瑞,他带着一群学者、名人,二三十号人,浩浩荡荡,气势非凡走来。
“袁馆长。”
陆怀庸错愕:“你们不是在参加图书馆么?”
“参观完了,准备转道去会议室,恰好听见你们在聊天,所以拐过来看一眼。”袁瑞的目光,落在雕像上。审视片刻,眼中也有几分满意之色。
秉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心态。他也没打听白叶的作品,究竟是什么模样。不过现在看来,似乎不错嘛。
袁瑞欣然的模样,落在了众人的眼中。黎胜等人自然是喜出望外,而陆怀庸却头皮发麻啦。
凡事最怕先入为主,要是袁瑞满意这件雕像,哪怕一会儿,看到了白叶的作品。如果两件作品相当,恐怕袁瑞秉承第一印象,对段嚣的作品更为欣赏。
正是明白了这点,黎胜才会狂喜。
与此同时,一帮学者也注意到了雕像,乍看就眼睛一亮。他们纷纷走过去,把黎胜等人挤开一边,驻足观赏。
有人一边看,一边打趣道:“袁老,你不厚道呀,都没告诉大家,还准备了这件东西。早知道的话,我们也准备一二。”
“现在知道,也不晚嘛。”
袁瑞笑道:“你书法不错,一会儿写个条幅。对了……这件事情,记得保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