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文女儿情绪不好是意料之中的,但没想到她对二人的仇视和抵触竟然远比杨太太更甚。这件事在范围内传得人尽皆知,莫说杨太太的出轨丑闻拦不住,最早发掘出案件真相的顾、苏二人也受了表彰,在小姑娘眼里,是这两个人一手将父亲送上断头台的。
杨凯文的遗物是一个皮面笔记本,一支录音笔。顾成话很少,说得也慢,“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听别人说,要慢慢学会自己去判断。你爸爸做了错事,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他这些年作为一个父亲是否合格,只有你最有资格下定论。这两件东西,等你十八岁成年之后,无不良嗜好和犯罪记录,我才会交给你。如果你想要,那么你是否有资格拿回去的唯一标准就是我的判断。”
起初小姑娘眼神里都是憎恨,本以为顾成也是跟其他人一样来安慰她,各种恶毒回复随时恭候,这段日子她说这些话已经驾轻就熟。但顾成有点不按套路出牌,虽然不肯表示,但心里却很好奇爸爸给自己留了什么。
苏城在纸巾上留了自己和顾成的号码,放到杨凯文女儿面前。这样的人生大恸,他自知笨嘴拙舌,爱莫能助。
“杨队……杨凯文有遗物,我咋不知道?”苏城十分好奇。
“没有,这个是空的。”顾成晃晃录音笔,又把笔记本递给他。那是杨凯文生前的一本工作笔记,才用了不久,内容不多,跟遗言压根儿不沾边儿。
苏城恍然大悟,“你是想让那孩子好好生活、好好学习,对吧?可是将来怎么办,她肯定会恨你的呀!”
顾成在他额头上拍了一下,微笑道:“傻子,她恨我有什么关系,别恨她自己就好了。”
苏城咂摸了一会儿话中之意,点头赞同,“感觉好有道理啊!你这一招,有没有什么说头儿?”
顾成夸张地“咦”了一声,“最近有点好学啊。”继而解释,“这种情况,同情心毫无帮助,同理心则能让人们相互理解、关怀,情感上更融洽,但我们只是陌生人,很难正确了解她的感受和情绪。有个例子,你跟一个掉在坑里的人说坚持住,远远没有跳下去陪他能给他力量。当然这不是说让你们一起等死,只是说明当被劝慰者能够感知到同理心,这时候你的安慰、回应甚至只是倾听,才更容易让事情所有好转。”
苏城听得有点糊涂,“你是想说如果你跟她有相同的遭遇,你的安慰劝说就会比较有用?可这跟你的招数有啥关系呢?”
“不错有进步,都听明白同理心了。”顾成笑,“其实没有什么说头儿,这件事上我们连同理心都无法应用,所以只能想些偏招儿,让她对未知有一个期待,希望能有一点作用。我会记录这件事中关于她爸爸的部分细节,再想办法弄几段口供录音吧,过上几年等她长大了,事情淡化,负面情绪消退,思想更成熟一点,再听一听当时的情况,更稳妥。杨凯文错归错,女儿应该更全面地看待和判断自己的父亲。”
苏城突然在他脸上“吧唧”亲了一口,顾成诧异地转头看他,苏城双手食指分别指着自己双眼,“星星眼,有没有看到刷刷闪呢?”
老爷子发了话,请顾警官拨冗前来,瞧一眼他这个没人管的老头子,顾成挂了电话一头汗,当天下班赶紧麻溜儿滚过去了。
下个棋老头儿嫌他臭棋篓子,研个墨老头儿嫌加不对水,泡个茶老头儿嫌他啥也不懂,抖空竹就更不用说了老头儿直接能给他嫌成狗。顾成郁闷道:“人都说隔辈儿亲,咱家也没有十个八个大孙子,您都给我亲到哪儿去了啊?”
老爷子白他一眼,“噢,可能是亲到美利坚去了吧。”
他说什么是什么呗,顾成低眉顺眼,“是是是,我这不都认错儿了么,一切为了知识!□□他老人家可说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总理他老人家也说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老爷子虽然对帝国主义殊无好感,但绝没有仇视到留学都不能够的地步,只不过在家人的刻意隐瞒下,一直以为顾成父子的矛盾根源在出国这件事上。后来父子二人做了妥协,在爷爷面前将和平友好的邦交政策执行到底,只不过演技糟糕,老爷子也看得出是面和心不和,加上顾成妈妈也是个天天往资本主义国家跑的主儿,怎能让他不对阶级敌人心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