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开挂生活_作者:词酒(19)

2020-08-21 词酒

    赵大柱在回的路上揣摩了一路,愣是什么都没揣摩到,他回去之后没同生产队上的人详细说,只是提了一句得看上面的意见,然后就催着大家去干活儿了。

    原先收拾平整的田地被大水冲得狼藉一片,得男人们下地重新收拾,女人们也不能闲着,屋子的里里外外都得重新整理,还有床单被褥这些,该拆开来洗的都得洗,家里的锅碗瓢盆也得好生拾掇。

    那些被水泡过的粮食都被摊开来晾晒过了,可惜最近的天儿虽然一直都在转好,但大雨过后的水汽犹在,很难干透,瞧着都有生霉的架势。

    赵大柱在晾晒粮食的地方赚来转去,看着那些粮食心里焦急得不行,他找到拿着耙摊晒粮食的谢迎春,说,“谢知青,管不了那么多了,就算上头不批准我们建饼干厂,我们也得把这个作坊给建起来。这些粮食必须尽快处理成你说的那种干巴巴的不会坏掉的粮食,我想过了,不管是蒸馍还是烙饼,都没有你说的那个饼干耐得住放,我们可以自己先把饼干搞起来。”

    “上头是担心我们借着这个机会搞投机倒把的活计,我们不搞那个,我们做代加工。隔壁生产队那些的粮食也都跟着遭殃了,他们要是想过来烤饼干,我们就收他们一些粮食,或者是从给他们烤出来的饼干里抽走一些算是加工费,我们得把生产队上的粮食问题给解决了,不然得勒紧裤腰带撑到明年这会儿!”

    谢迎春被临时委以重任,有点无措,问,“就我一个人?”

    “你可以喊几个,但不能喊太多,就从生产队上找吧,三五个应该就够了,先尝试着做起来,我给你们算工分,人太多的话,要是搞不成,工分不好记,怕惹得大家说闲话。”

    谢迎春回头就找了林知书和杜晋还有王萍,除了这三个下乡认识到的新朋友外,她还找了黑脸婶子以及赵大柱的婆娘林萃芬。

    黑脸婶子家的院子算是最好的,在院子里垒了一个土灶,找了一个鏊子,让生产队上的男人去大青山上割了蓖麻回来,送去榨油作坊榨成油,再将被水泡过的麦子用已经变清的松原江水淘洗干净,晒干送去磨坊里磨成微黄的面粉。

    本来还需要牛奶的,可青山公社的牛都不是奶牛,就只能委屈那怀了小牛犊的黄牛,可惜产奶量不大,只能稍微往面里掺一些。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白糖。青山公社这一片儿不产甘蔗,但是产甜根菜,赵大柱临时从生产队里指了几个手脚灵活的婆娘去挖甜根菜,然后送去隔壁县的制糖厂兑换了三斤多白糖回来。

    烤饼干,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烤。

    谢迎春亲自管着火候,试验了两炉,做出来的饼干味道虽然还不错,但模样不怎么耐看,等到第三炉的时候,那饼干就像模像样了。

    面粉的香味加上淡淡的奶香味,饼干上还洒了一层薄薄的白糖,口感酥脆,味道香甜,黑脸婶子尝过之后赞不绝口,就连京城来的林知书都说这饼干的味道不错,不比京城百货商店里买到的饼干差。

    谢迎春趁手熟,在状态上,一口气烤了五六炉饼干,绝大多数都让端给田地里的男人去尝了,林萃芬还私下偷摸包了一些,打算带回去给她孩子尝。

    这饼干的味道一出,立马就征服了生产队上男女老少,就连那些牙口不大好的老头老太太都啃得欢快。

    有个老太太啃着啃着就哭了出来,边哭边说,“这饼干虽然好吃,但是一想到这些饼干都是粮食泡水后弄出来的,我就心疼粮食啊……”

    心疼归心疼,那些被水泡过的粮食有了打发的地方,这终归是个好消息。

    赵大柱招呼生产队上的生产队上的青壮劳力把粮食都给筛选了一遍,将那些确定经不住放的粮食都挑出来,让于泽开着拖拉机去了一趟县城里的磨面厂,都磨成面粉带回了青山公社。

    赵大柱还发动全生产公社的人去大青山和小青山上找蓖麻,三天时间就把大青山上的蓖麻给薅了个遍。

    谢迎春整天都趴在鏊子上烤,别人都觉得这是个清闲的活儿,只需要盯着饼干的火候,时不时给翻个面就好,只有谢迎春知道这活儿有多么的苦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