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过你一段时间,你的理论知识是完全够的,缺的都是实战经验还有各种圈内的路数的熟悉。这些东西完全没必要有个老师,老师最大的作用是帮你找到个人风格,但实际上这东西拍多了,自然就有了,跟一个老师反倒会混乱,因为免不了会被他影响。”
金泰浩翻动着章鱼扫了温庭筠一眼“我这个真不是挑拨,你也拍了几期节目,你在剪辑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按照主PD的思路走,因为你的成品是为他服务的,这个避免不了。老师也是一样,他会对你的作品发表评价,那些评价的主观性很高,但他的主观性不能变成你的,否则就会导致你拍的是他喜欢的作品,而不是你的作品。”
“创作这件事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东西,文字也好影像也好都是这样。我之所以说自恋比自卑好,是因为自恋至少能坚持自己喜欢的,但自卑很容易被人影响。我不清楚你具体属于哪一种,但你现在还在学,你得避免自己被人影响。”
“避免被影响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拍,拍的越多直面观众的机会越多,你就越知道观众想要什么,你自己想要什么。这些才是真正让你成长的养分,量变会引发质变,等到了一个量级,你会自动开始寻找,如何在观众和自我之间达成平衡,拍你喜欢的观众也喜欢的,那就是个人风格的诞生。”
“再顶级的老师也只有一个人,林亨泽只有一个,评价你作品的如果只有一个人,哪怕是十个,百个,整个家族的成员也不过就是百人。可观众是成千上万的,我们最终也是要面对观众而不是面对内部人士。”
一次性瓦斯炉烧的端上来就是半成品的海鲜锅咕噜咕噜冒泡,鲜香飘散的包间里,金泰浩很认真也很诚恳的跟温庭筠说自己的经验,他是怎么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这是林亨泽没有教过,或者说没人教过,搞不好也不需要教的东西。
温庭筠无法准确的判断金泰浩的话有多少是正确的,有多少只是为了一起开公司这件事加码,可她能确定的是,林亨泽对她的关注点,或者说教她的东西,更多都维持在所谓的‘做事方法’上,这个做事不是技能,而是做人做事的做事。
温庭筠鬼使神差的想起长假之后回到办公室,她找林亨泽的原因是她想要杨政宇,因为只有杨政宇真正教她技能,而金泰浩没有。她一直想学的都是技能,从什么时候她想学的东西变成了做事呢?
从林亨泽成为她的老师之后。
林亨泽成了她的老师,第一课是PD需要一个FD的原因,而她那个时候甚至都不能熟练的作一个AD。她成了FD,她去研究PD需要FD的原因,但她应该学的是怎么做一个FD。
温庭筠还没有学会怎么当一个FD的时候,她成PD了,那不能说是拔苗助长,毕竟那和林亨泽的关系不大。但她的老师依旧没有教她怎么当PD,她是自己摸索着学会的,学习别人,学习书本,学习作家,学习成为PD。某种程度上,真正教过她技能的是杨政宇和韩俊良,现在,多了一个金泰浩。
老师到底是个什么角色,教做人?好像也没错,总要先学会做人才会做事。做事学的慢一点也没关系,做人或许比较重要。可什么是会做人呢,会做人的标准又是谁定的呢?那些讲理想,谈人生的人,真的从来都不说交易吗?
温庭筠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时候变了?
在林亨泽成为她的老师之后。
原来,这才是陷阱。
她从来没有躲开的陷阱。
幸好,她的运气好像真的不错。 金泰浩的话还在继续,说了很多有一家自己的制作公司之后好处有多少, 温庭筠安静的听着。海鲜锅咕嘟咕嘟的冒泡, 她面前堆了些金泰浩夹给她的鲍鱼、章鱼什么的, 没怎么吃,困到极限肚子真不饿。
那些话里,温庭筠真正听进去的就一条,有团队她就能大量的练习。此前不管她需要顾虑什么,团队都能帮她解决, 就像这次如果她本来就有个团队, 那根本不用去想什么作家的事情。有一个正紧的工作室,自然有合作的作家。
但温庭筠不确定她能不能做到金泰浩想要的所谓的人脉和项目, 更别说合伙做一个工作室, 那不是玩, 那是金泰浩想要养家真的当事业的。她轻易答应下来, 要是不成她还是她,但金泰浩就惨了。因此, 温庭筠格外诚实的说, 她可能做不到金泰浩要求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