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对视一眼,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随后……
都打了摆子。
“恶心!”
“伤风败俗!”
“不敢看啊!”
“这小子太过分了!”
“呸,明明就是你自己没有那天赋,当年嫁给你,是白瞎了!”
老爹:“ㄟ(▔,▔)ㄏ……”
……
与此同时。
‘民族乐部落’论坛,原本所有会员加起来也就那么几十万人而已……
但突然之间,论坛用了十几年的名字,突然改了。
民谣论坛!
很多正在逛论坛的人都发现了这个变化,同时,他们也都惊喜的发帖谈论,交流着……
“牛逼!”
“原来,我们喜欢的这种音乐,叫做民谣!”
“民谣好啊,不用叫民族乐了,这样的话,也就不用跟‘民乐’那边骂起来了。”
天知道他们有多难。
好歌太少,甚至这个类别的歌加起来都少到可怜!
不仅如此,因为叫‘民族乐’,还经常跟‘民乐’那边干起来…… 现在好了!
总算是找了自己的归属。
这种音乐,有了全新的名字,叫做民谣,几乎所有资深爱好者,都感到满足和兴奋。
当然,些许失落是有的,毕竟曾经的名字没了。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感觉到,这绝对是一种好的变化,正面且积极!而且民谣两个字,无疑更加贴合这种音乐形式!
“名字就不说了,就说包租公这个人……我是真的服了!”
“太厉害了!”
“虽然这么说或许有些尴尬,但我真的是不得不服,你们说这厮咋就这么牛逼呢?!”
“还特么是有什么是这货不会的?!”
“真特娘的厉害啊!”
“咱这种小众到极点的民谣,他都能写出这么好听的歌来……”
“《南山南》和《桥边姑娘》……我特么吹爆好吧!”
……
好歌,自然有人欣赏。
《南山南》是好歌么?
自然不用多说,出来之后,拿奖拿到手软,还拿到过年度民谣大奖……
《桥边姑娘》没那么多光环加身,但仅仅出来几个月,却已经是差不多火遍大江南北。
林毅选择用这两首民谣来打开民谣的市场,让人们认识民谣,了解民谣且接受民谣,无疑是一个很明智,且很高明的选择。
此时此刻,不仅仅是传统民谣圈子。
微博下,林毅两口子的大量粉丝,同样是难以淡定。
“我去?”
“我了歌去?!”
“好听,好听,还是他妈的好听!”
“不服不行!”
“民谣……嘿,是我错了,我听之前竟然还担心包租公这厮又不为正业了,但是现在我宣布,作为一个歌迷,我更爱包租公了!”
“楼上的绿茶滚粗,逼王是我们男人的!”
“你滚好吧?《桥边姑娘》听过没?人家包租公喜欢的是女人。”
“我呸!你不会真以为包租公唱给你听的吧?人桥边姑娘写的是包租婆,美的你们!”
“我喜欢《南山南》!”
“说的好像谁不喜欢似的?!”
……
江田现在有些难受……
“民谣?”
“这……十有八九又要火!”
能不难受吗?
眼看着本来已经‘下去’的曾经的对手,如今却开始疯狂崛起,甚至虽然不想承认,但实际上,自己都有些不敢去招惹他了……
个中滋味,难以对他人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