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树林的桥段,便是骆芷兰为勾起大家相聚的欲望而抛出的。
之所以抛出了树林的话题却不说完整,使之变成了无厘头,倒并非骆芷兰所愿。她本来是想多透露点信息的。只是在启动这个故事的开端那天,单位突然就有了新的举措。包括她在内的全报社二十几位中层干部都将面临新的选择。这个选择到最终,或许有些人会更加得意,而有些人却会有新的失落。骆芷兰不得而知自己的终局,所以草草扔下了一个故事的开头就去忙活她的未来了。
骆芷兰其实是个在社会角色上有些分裂的女人。毕业二十年来,她曾经做过IT行业,去建筑企业内部做过文秘,到保险行业搞过信息录入,还做过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甚至搞过营销,做过企划,没事还写写文章,画画风景,可以说,在进入媒体之前,她已经在社会上潇潇洒洒地绕了一个大圈,心怀里积满了尘渣,也沉淀着激情,什么事都想去尝试尝试。
可造化弄人,进了媒体,她的时间就大把大把地扔进了各色新闻事件中,想要潇潇洒洒地经营自己喜欢的其他事物,除非有三头六臂,不然就只能是浅尝辄止。不能发挥自己更多的才能,那就一老本事地把新闻事业做到风生水起吧。骆芷兰在矛盾之后,决定不再他顾。可是后来她发现,在文化人的群里生存,没有足够的适应能力更加不行。离开学校生活多年后,她初次感觉达尔文是个天才,他的适者生存理论,岂止是适用于纯粹的自然界,更是在暗喻人类心路的历程。
做媒体人时间久了,骆芷兰觉得自己实质上已修炼成了两面人,A面温婉多情,B面犀利智慧。对一些人一些事可以温婉多情,风花雪月;对另一些人一些事,则必须审时度势,该出手时就出手。
可是,骆芷兰拼尽心力得来的稳如泰山的媒体生活,在她进入业界的第十四年就面临崩塌,实在是有些始料未及。但无所谓,幸好她头脑里积蓄着不属于媒体的力量,或许离开媒体,或现有的模式,它们就不再是休眠的火山,说不定就喷薄而出,开启她新的人生里程。于是,骆芷兰提出要带领自己原有的团队一边干着小众周刊,一边经营“私人定制”业务。这个私人定制和电影里的私人定制有所不同,它满足的绝不是做富婆等虚无的奢望,而是根据市民需要,定制他们的生活庆典。比如,定制十八岁成人礼,定制百岁寿诞,甚至可以定制汉式婚礼。骆芷兰与她的团队约定的第一个私人定制就是“另类情人节”。当然,他们首先要寻找一对特别的男女,他们或许早先结识,或许新近相约,总之,在情人节这一天,他们需要一个未必盛大,但一定难忘的仪式,从而深刻地记忆这一年的情人节。
纸媒衰微,要想找到一对特别男女来参加活动也并非易事。离西方的情人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离中国的情人节,也就是七夕节还有六个多月的时间,寻找第一对“私人定制”男女的着落问题令骆芷兰烦恼不已。小树林种种也被她抛到了脑后。而且,那个明显有些虚无味道的小树林早就划过天空,像流星那样坠落在岁月的深处,她其实并非十分的思念。只是由于南如雪的出现,勾起了她的那段回忆。准确地说,是有些不太甘心的回忆而已。可是她并没有想到,自己抛出的那个小树林的悬念,竟真的成了一段时间里,同乡群一个莫名的留白。大家都想知道小树林里发生了什么,以及,当年走在小树林里的是谁。
第9章 每个人都有故事
因为骆芷兰抛出了一个泛着岁月流光的小树林便踪影不见,同乡们决定先自行探究这片二十年前的榆树林。
1月10日,南如雪秘书长在群里发布了通知:老乡们,为了帮助大家充分回忆往事,以便今后不至于相忘于江湖,本群自群主到群员,自今日起务必遵守一项新规,即,加入本群必须是最好的听众;有故事的必须讲出来,尤其是有关小树林的。
尽管这项新规并没有一个强大的机构来监督,但同乡们还是积极响应了。有几个男士出手阔绰地向群里扔了几枚红包,用来奖励讲故事和听故事的群成员。
第一个故事是南如雪讲的。
故事的开头看起来并没有逃脱通常的情爱主题,南如雪在讲述时也似乎充满了青春季的、如被雨水滋润过的快乐与伤感。
那是在二十年前的某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同乡中一位学长带着一抹忧郁的神情,踏进了她的寝室。学长人长得高大帅气,说话幽默风趣,他的到来令寝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所有的室友都喜欢学长,喜欢他脸上的那抹忧郁,更喜欢他如玉林临风般的气质。听到学妹们邀请自己常来坐坐,学长也就没客气,从此偶尔会来寝室里陪大家玩。玩过闹过之后,这位学长时而会带着她去校园外边走走,说起他与这所大学里某个女孩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