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轻送_作者:温禹(20)

2018-02-28 温禹

  这样下去不得把人急死啊,脑子里灌了一堆悬念,宋嫣在群里急脾气发作。

  不如大家今年就搞一场聚会吧?聚的时候可以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当然更可以问情,淘爱情故事。三个女人最后在群里一致达成共识。她们没想到,这也正是骆芷兰之前想做的事。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当年的北方工大学子、滨河籍同乡中四位女生已完成了默契。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同乡会就将拉开帷幕。

  后来的一天,骆芷兰把寻找情人节定制对象的任务布置下去之后闲来无事,终于有机会可以“爬楼”看大家在群里的发声了。于是她发现几个女同乡提到了卢箫这个名字。卢箫,她一看到这两个字,就莫名心跳紧张。那是个令她忧伤的名字,也是曾经给予她美好初恋的人的名字。他会出现吗?

  第10章 匆匆那年

  北方工大滨河县同乡会秘书长南如雪开始和宋嫣等谋划聚会了。时间定在农历腊月二十六的下午五点,地点就在滨河县一家临着海边的高级酒店。因为离约定时间只有不到两周时间,她们决定大造声势,快速把当年的同乡都找到。

  其实,当年在工大,因为乡长吴曦明的积极主动,20几位同乡在1993年至1995年期间相谈甚欢,直到大家相继毕业。为此,这次聚会正是人心所向,所有的人都期待着聚会之日的到来。

  等到骆芷兰知道消息的时候,各路人马已经陆续准备赴会了。

  南如雪见多日潜水的骆芷兰终于现身,忙不迭地为她布置了任务:写一个通知,正儿八经地告诉大家聚会的相关事宜。而且要煽情点。

  让一个记者充当鼓与呼的角色,自然是最恰当的了。南如雪这个秘书长还真是称职。

  骆芷兰得令后,很快就草拟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通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匆匆一别二十年。

  曾记否,二十年前求学工大,彼此交谊?

  二十年后,翻开老照片,是不是觉得那一年太匆匆?

  似乎还没来得及道一声珍重就各奔东西。

  二十年不见,大家都好吗,幸福吗?

  假如给你一个机会重逢,共叙匆匆那年,约吗?

  如约,就请自带家属,在2016年2月4日下午5点到滨河国宾酒店会面,北方工大老乡与你不见不散。

  通知一出,聚会的事就更加明朗化了。南如雪也制作了一个表格,上面写着各位同乡的手机号和工作单位,以及目前所在的城市。

  由于离同乡会还有点时间,群里的同乡们表示怎么也要先培养培养感情,都这么多年不见了,说不定谁长成啥样了,别见了面两不相识生分起来,聚会就不好玩了。

  南如雪说,这好办。于是翻出了几张当年的老照片。老照片多是在校园门口处照的,当中的同乡们虽是满脸青涩,但却男生英俊,女生漂亮。不由得又让大家回想起在北方工大的岁月。当年,到北方工大就读的学子来自五湖四海,南边有江苏、广东等地的,北边有北京、黑龙江的,西边有新疆、青海的,东边有辽宁的。由于工大的主营学科是矿业和建筑业,以及后来的经贸、电子信息等,所以女生相对较少,男生较多。而男多女少的校园里,男生又多来自西北和南方各地,故此,从辽宁的海边城市来这里就读的男生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优质的水资源,加之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秀美的山川,把滨河县的男生打造得修长、俊美,自成一景。而来自同一地区的女生自然也不甘落后,她们多数拥有秀美的外貌。只是滨河县来的女生说起话来有些惊人,因为方言学得太扎实,说普通话对她们来说有些困难,一张嘴就是海蛎子味,多多少少对她们的形象有些影响。用北方工大其他地区学子的话说就是,辽东来的男女生身上有大海的味道。而辽东来的这些学子们则说,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大海边,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自然也要有大海的特色。而且海明威正因为看见了大海,才写出了《老人与海》;海子因为看见了大海,写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经典诗句。所以,大海,是一个孕育人杰的所在。

  辽东学子也笑南方学子的语言是未经洗练过的半成品。比如,把男的,说成是蓝的,把女的,说成是吕的。还有,把湖南,说成是扶蓝。最经典的,是一位南方学子向他的导师汇报事务,他的本意是:我问了他,他说这件事不行。但由于地方音的影响,他说成了“我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