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期间就有的呗。宋嫣坏笑道。并问道,你儿子叫简漠,没有白?这又有什么寓意吗?
南如雪说,我儿子的墨,是笔墨的墨,象征着被书香熏染。我家老简的漠,是沙漠的漠,取自大漠沙如雪。如雪,不就是白吗?
宋嫣作理解状说,噢,原来你们一家人的名字都是息息相通的,怪不得你和简漠白能够成为一家人。他叫大漠沙如雪,你就叫如雪。好像谢冰心和张恨水,绝!
我可没那么浪漫!南如雪说,就是机缘巧合而已!
后来话题不知为什么一转,大家又说起同乡中的大哥李咏絮,想起了在校期间参加的他的婚礼。
当时,简漠白和南如雪,宋嫣和乡长吴曦明,以及骆芷兰、原野等一群人参加了那场婚礼。大家都说当年的大哥人好瘦,学计算机的大哥只会计算数据、编程,却没有好好把自己的增肥指标算算,也没有把生活的程序编得完美些,以至于他结婚当日的饺子是世界上最难吃的饺子。而且大哥光顾着和嫂子迎宾了,傻小子娶媳妇忘乎所以,都没顾得上和大家说什么话。大家帮了忙,吃了饺子就走了。再以后甚至没有了大哥的消息,只知道他到当地的政府部门上班了。
时光飞逝啊,时光飞逝。不知道大哥李咏絮现在变成啥样了?还是那样先知先觉吗?还站在潮流的最前端吗?他家的饺子还是那样难吃吗?
没想到,大家刚讨论到这儿,就收到李咏絮发来的一条信息。内容是邀请大家使用一款社交软件。说这个软件可以让熟悉的人之间免费通话。可是没有人能弄明白那软件是个什么玩意。李咏絮急了,挨个给大家打电话,逐一地教授使用方法。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海蛎子味儿依然没改。看来他所在那座城市的魅力不大,二十年也没同化得了这个异乡人。唉,大哥的饺子现在难吃与否不晓得,杵在潮流前端这事,看来还是真真切切的。
其实关于李咏絮,骆芷兰也是有故事可讲的。当年,她初识李咏絮,知道他是同乡中唯一一个在读硕士研究生时,顿生敬意,见面的时候便流露出对他的尊重之意,并礼貌地与他交谈。当听说他学的是计算机时,她就更加敬佩了。那个时候,计算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外来物种”。至于互联网云云,更是没几个人了解。但李咏絮懂。他说,自己先后抓了几位同乡去学计算机,结果都偷偷跑掉了,问骆芷兰可否拜师,满足一下他为人师表的愿望?骆芷兰求之不得,立即叫了老师,很是认真地去学了一阵。就是因为这一次学习,让她知道,信息技术入侵当时代了。毕业后,她还曾利用所学解决了一段时间的温饱问题。
可是南如雪她们并不满足于骆芷兰的简要叙述,她们非要她交代,在跟着英俊帅气的咏絮大哥学计算机时,有没有一时迷失,只顾着看大哥,忘记划动鼠标,导致被大哥批评,然后大哥查出端倪,二人便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啊,有没有?不怎么发言的原野不知啥时候出现了。
骆芷兰于是便把原野当成救星,转移了目标:哥,对大哥我襟怀坦荡,但当年在你公司打工的时候,我曾经站在阴影里看过你的侧面,好帅!
噢?有故事啊,快讲!大家见状立即又起了哄。无奈,骆芷兰只能承认,自己道行太浅,转移目标不成,反而被推向了另一个故
第14章 近在眼前不相知
骆芷兰刚毕业那阵儿,父母对她的未来无能为力,希望她好运而已。但远处不许去,顶多可以去滨江市。就这样,她每天在街上转,希望有一只馅饼不小心砸到头上。
可是全天下的馅饼都仿佛掉光了,骆芷兰没遇上。
闲游了一个月之后,骆芷兰突然发现滨河县最宽的那条街道两旁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几家电脑公司。因为之前向李咏絮学习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她想,不如去深入学习一下。有了技能,或许找工作更容易。
就这样,闲得死去活来的骆芷兰走进了一家电脑公司。迎面看到的却是原野。
原野是这家电脑公司的老板。老乡见老乡,真的是两眼泪汪汪。骆芷兰也没客气,问原野可以留下来学电脑不?原野说,可以啊。
骆芷兰本就有些基础,学得很快,一个多月后,她一分钟打字速度是120个字,而且会操作所有办公软件,就连简单的电脑问题也可以独立解决了。因为是免费占用着原野的电脑学习,骆芷兰过意不去,闲着的时候就帮忙打字、复印和维修、刻光碟、教学员电脑操作。后来,公司里学员最多的时候,骆芷兰和另一个负责培训的员工把来学习的人员分成了三组,一组上午,一组下午,另一组晚上。中午为了多帮助原野赚点钱,她从不回家。附近有一间馅饼铺,专营各种风味的馅饼,她每天会去买两个聊作午餐。那时候,馅饼在她生命里就是最美的佳肴,无论是肉馅的还是素馅的,都别具风味。虽然当初没被馅饼砸到,馅饼的好,这时节她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