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轻送_作者:温禹(85)

2018-02-28 温禹

  虽然骆芷兰的身体好转,但卓然仍然觉得妻子应该彻底改变工作至上的习惯,只有她改变了,才会真的学会了生活。会生活的妻子,说不定会美丽成啥样。想到这些,卓然忍不住微笑了。

  卓然跟儿子卓小白私下商量在乡下租一片地,种上妻子喜欢的花树。卓小白建议种上一片向日葵。他一本正经地告诉爸爸,妈妈曾经跟他说过,将来有钱了要种一大片向日葵,周围用迎春花当栅栏。迎春花谢的时候拿一只竹篮子去装落花;葵花结实的时候,要抱着花盘坐在阳光底下嗑瓜子,思索人生。卓小白说,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想通过观察向日葵,了解一下凡·高的向日葵究竟好在哪?为什么一幅难看的向日葵值那么多钱?说到这里,卓小白笑了,他说,爸爸,你知道吗,妈妈有时候不迷信权威。

  卓然也笑。是的,妻子是个从来就不信邪的人。所以她才那样有个性。她因为个性而存在得光彩,但也因为个性总在被边缘化。她真的需要一个自己的王国。

  在乡下有一片自己的地,种满眼的向日葵,这对骆芷兰来说就是诗意人生了。在向日葵的成长过程中,她几乎是每个周末都要去观摩。卓小白也跟着一起。母子俩从向日葵的幼苗开始,一直到它长过一人高,都记着日记。他们为此日记命名为《母子日记》。日记的书写方法很简单,单日子妈妈写;双日子儿子写。妈妈的日记风花雪月,引经据典;儿子的日记天马行空,无所不涉及。

  有一天卓然偶然翻开这本日记,忍不住暗赞这母子俩是旷世奇葩,不过是一处向日葵地而已,他们竟然还能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文字。其中,他看到的一篇由骆芷兰书写的日记是这样的:

  葵花,又叫太阳花,是凡·高笔下最灿烂的一笔。我曾经每日每夜,只要有闲就来观看这种花,想它由来的岁月,觉得美丽如向日葵,却被凡·高先生画得那样抽象,有些不该。因为但凡美的东西是可以呈现细节的,不美的才抽象出其美的一面,以使其看起来美……细想起来,人生,事业,家庭,莫不壮美。我家有贤夫爱子,事业不咸不淡,人生还在朝前走,还要抽象出什么辉煌?不能辉煌,也无须没落嘛!一旦辉煌,就坐在这里笑看花开,更没必要奔走相告,直至把脸上的表情纹都笑得深刻了……

  而卓小白在这之后的第二天写的日记却是这样的:妈妈最迷惑的凡·高的向日葵,如今就要变成真实版的了。她好像更迷惑了。其实凡·高云云又咋的?或许凡·高只是一不小心发现向日葵这种花很好玩,那么大个个子,就使劲支起一个头大的花盘,花盘里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葵花籽,葵花籽竟然还可以吃。如此而已。不过,我要感谢向日葵,感谢它治好了我的密集恐惧症。要知道,以前看到奶奶家那满山遍野的牛羊,我就头晕目眩,想吐。现在看着密密麻麻的葵花籽,我竟然觉得那是大自然的精妙手笔了。所以得感谢向日葵……

  人活世上,总得有些趣味可寻。有趣的生活,生活里有趣的人,自然会让人生趣味无穷。卓然把玩着骆芷兰母子的向日葵日记,突然觉得以往自己所追索的一些东西出现了偏差。比如说这么多年,他端着做人;比如面对身边的许多事,浑身的汗毛都直立起来。为什么人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紧张与忙碌,而不是随时去发现风景,在风景中寻找美好的回声?坐看云起,是一种境界;笑看花开又是一种境界;风吹云动心不动,还是一种境界。无论哪种境界,只要试着去到达了就足够,哪怕一直在路上。何况,他卓然不过一介凡夫俗子,就算混迹在妻儿有趣的日子里,也是快意的!

  终于有一天,所有的向日葵都开花了。灿烂的葵花在阳光下舒展着花盘的时候,卓小白想起自己小学时背过的乐府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于是,他建议妈妈把这首诗给写出来,用一个广告板展示,因为路过的人时常来拍照片,加上这首诗,似乎格外有情趣。

  骆芷兰首先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然后她又窃喜,因为儿子终于在她的影响下,有了小资男孩的迹象。生活嘛,别太刻板,边走边看呗。但儿子说的这几句诗却勾起了她内心许多柔软的东西。青青园中葵,它躲不过秋风扫落叶。一季的花开,毕竟要面对后来的花落。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但愿每一个人都能学会珍惜。于是,她很快就把写着诗句的广告板竖在了葵花园里。路过的人,和前来参观葵花园的朋友都说,看美好的花朵,品这几句诗,在感受美丽的同时,内心是温润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