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行动_作者:珊漫(140)

媒体记者在第一时间就纷纷行动了,各类台标的摄像机均聚集到了市公安局的大门口,气势汹汹地等待着发言人的出现。

这一次,他们竞相追问的对象变成了齐锐,非常时刻,他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一支支话筒宛如一把把尖刀,一句说错,就会被杀于无形且难以翻身。

网上的硝烟也愈发浓重了,一些针对公安及政府的负面言论被放射性地扩大,转发数量惊人。网安领导们个个焦头烂额,再这样发展下去,光删、光堵只会激起更大的民怨,唯有出现颠覆性的舆情才能挽回整个局面。

大量桑民从四面八方涌上街头,游荡在中心城区。他们有组织、有计划,目的就是激怒警方。街面监控下,他们像一拨拨丧尸般冲散又聚集,如繁衍不断的病毒一样没完没了。他们一时还冲击不了政府办公厅,却随时可能抽出长刀,抓人就砍。

境外媒体对这类令中国政府头疼的人权暴动,可谓喜闻乐见。看热闹不嫌事大,洋鬼子们心里念着、盼着再来一场“西藏3.14”、“新疆7.5”级别的大暴乱,他们恨不得黄江警方当即就和暴徒们上演一场重武器交战。那样一来,明天各国的头条又可以添油加醋,斥责中国政府公然种族歧视,血腥镇压平民。

动?不动?皆是风险重重。

桑区人的动作愈发加大了,他们冲击了沿街商铺,掀翻了设障的警车。这类暴行要换在西部桑区,那还好处理,只需调动当地公安、武警,把新闻媒体往城外一拦,关门打狗,清理门户。但黄江市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它接受着国际舆论的监督,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与态度,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带领一支队奉命前往市局和安澜汇合,首要任务是保障政府办公场所的安全和威严。

车队途经南西路时,我看到成群结队的桑民聚拢在街头,他们无论男女老幼,个个眼神凛冽,随时随地,随便哪个人都可能跳出来挑事。

在一家商场的门口,一个母亲正推着婴儿车走出来。不远处,一个桑民突然动了起来,他像一条猎犬一般飞奔而去,猛地拽扯住那个女人的手提包。被抢的女人一下子反应过来,她没肯松手,和对方撕拉了一阵。

我知道再这样纠扯下去,那个年轻女士的性命都可能不保了。我当即吩咐停车,一开车门,飞快跃了下去。就在我离两人还剩几步的距离时,那个桑区人眼见警察赶到,竟连人带包一并重重推开。紧接着,他又拽起了手推车里的婴儿,高高举起,作势要砸。

千钧一发之际,我背后忽地响起了一声枪响,暴徒当即腿部中枪,一个趔趄跪倒在地。我及时扑去,一下接住了从他手里摔落的婴儿。小孩妈给吓得不轻,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我把孩子递还给了她,一抬头,发现是何启言带队过来了。

当罪犯处于非静止状态下,开枪避其要危,只打四肢,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射击任务,但何启言的动态视力已练得炉火纯青,他弹无虚发,又稳又准。

其他队员飞快上前,铐上了那个当街抢包的桑民。何启言把我扶了起来:“孟队,你快去市局吧,这里交给我。”

我朝四周一张望,好家伙!几拨丧尸状的桑民在听到枪声后,纷纷朝这里围拢了过来,目的明确,就为抢人。相比白天的失魂落魄,此刻的何启言像换了一个人,白皙的脸上竟还微透着红润,是安澜让他不药而愈。

何启言向我微微一笑,笑容里透着一种战友间的信任。接着,他冲背后的队员高声道:“上防暴盾,竖人墙!给一支队开道!”

下一刻,数辆警用装甲车上前,一批批特警鱼贯而出。他们训练有素,数十秒内就呈扇型排列张开,竖起了一道铁一般的人墙,隔绝了涌过来的暴民。

“谢了,兄弟。”我冲何启言一扬下巴,飞快上车,在三支队的掩护下绝尘而去。

第66章 与子同袍 13

市公安局的大门外,里外三层围了数百家媒体,记者们个个翘首以盼,一再催促发言人尽快登场。

然而,他们还没等到齐锐出现,一大批桑民就涌了过来。那些长枪短炮的镜头还来不及转向,就被无数飞来的砖块给砸了个稀烂。

见惯大场面的媒体人也不禁大惊失色,更有几个倒霉蛋被砖块击中,当场脑袋开花,血流如柱。人群开始四下奔逃,一片呼天抢地,混乱不堪。

暴动的桑民如潮水一般涌向了市局大门,他们点燃了空瓶向内抛掷,更有暴徒在市局门口泼洒汽油。记者们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扛着装备撤到了两边。一名为首的暴徒走到淋了汽油的大门前,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