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2_作者:酱汁鲑鱼(107)

2020-10-19 酱汁鲑鱼

时间悄悄进入十一月中旬……

……

月色如钩,高高挂在天上。周边星辰闪烁,像极了一颗颗眼睛。偶有流星划过,也不知去往何处。

顺着前门大街往***方向走,路过老舍茶摊两个路口之后往右拐,又进入一个胡同地界。

两辆自行车在胡同里闪避前进的,陈许跟在后面,前面是一中介。路灯稀疏,两人只有一个手电筒,即便加上月光,视野也有限。铃声不断作响,提醒着路上可能存在的路人。很快,两人在一座大宅的门前停了下来。

“这是三进四合院,搁往常,这也是大户人家才住得起的地方。”这个年头的中介对着陈许说。

“里面现在有没有租户?如果住户太多太麻烦我可不愿意。”陈许提醒。

“瞧您说的,您是文先生介绍过来的,文化人,我蒙谁也不至于蒙您。那样的四合院多的是的,我要是想坑您早就告诉您了,何苦等到现在。”中介是个老首都人,平日里还在钢铁厂上班,路子多,就顺手兼兼职,赚点零花。

中介继续说:“这次是赶巧了,老两口本来跟人签了合同,但是交易对家现在手上钱不凑手,老两口又赶着飞机去美国,才准备折价让出来。”

“多少钱?”这门看着是阔气,价钱才是关键。

“得有这个数,”中介伸出三根手指头,“至少三万。”

“那还真不少。”陈许说,“我看别人六七千就有卖的了。”

“不一样,这是三进,有那种小院子几倍大,您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咚咚咚……”说话间中介敲响了门,很快主人便出来开门。

“谁啊?”

“来看房的。”

老两口精神头都挺足,虽是满头白发,走起路却是健步如飞。陈许进了四合院,左看看右看看,由着中介在一边介绍。

这“进”字是指四合院层次,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四合院;“日”字形的称为二进四合院;“目”字形的称为三进四合院。

目前陈许看的就是三进四合院,也是明清以来最为标准的四合院造型,更奢侈的四进、五进也有,但是价钱又不一样了。

陈许走进大门,正对着就是一堵墙。中介看着有些发懵的陈许,介绍说说这叫“影壁”,装饰用处更大一些。

陈许经由中介指引,左走到了“垂花门”,也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

陈许穿过“垂花门”,走进院子。院内收拾的挺干净。院中种着一棵槐树,看那粗壮的枝干,有些年头了。旁边还有一口水井,看着周边湿漉漉的样子,水井还在正常使用。老两口还在院子里养了一些花花草草,都是经过精心的修剪。哲学只是觉得好看也不理解里面有多大的学问。

房屋屋檐、窗户的一些地方经过多年的修修补补之后,丢掉了一些古意,略显粗糙,但这都是无伤大雅。日后找到趁手的工匠再修复就是了。

最后面的一个院落里还有四间空房,现在都用作仓库。

整个四合院大气宽敞。陈许非常满意,也不讲价。

“这宅子我挺喜欢的。”

这就是买家同意了。

“老先生,这位您别看着年轻,可是个文化人,报纸上的《昆仑》就是他写的。”这是文劼前几日和中介说的,中介现学现卖。

“哦,文化人好,文化人好。”老先生听着很高兴,上前握着陈许双手,“这是我的祖宅,交给一般人我还不放心。交给文化人好,交给文化人好。”

卖家瞬间也被说动了。

之后两天陈许接手,和老两口办完剩下的手续,价格依旧是三万。老两口办完手续的隔日便坐了飞机去了大美利坚,也不知他们这三万块换了多少美刀。

而陈许从此之后在这首都城,也就有了一个家。

打扫卫生清理房屋的事自然不能让他一个人来做。陈许周末一早联系了卞千秋,高一玮和陆大有。

“今天大家好好干,我买了些肉和蔬菜,晚上吃顿好的。”陈许画饼说,“然后继续干个通宵,明天一早我带大家去看升旗。”

这四合院离***太近,只要不拆,以后可就是千金难买了!

茅房早已废弃,之前老两口一直使用痰盂和外面的公共卫生间,现在如果要重新启用得去问问市面上有没有预埋地下的化粪池。整个清理过程关键是后面的仓库。

几人将仓库里不用的垃圾全部堆到院子里,又打水用抹布清灰,硬是又折腾出两间卧室。要干的零碎的活实在太多,另外两间屋子只能以后再收拾。

厨房之前的老两口一直在用,倒是不用收拾,油盐酱醋换了一遍,陈许又买了一批煤球。他用煤球炉子炒了几道菜,又蒸上米饭,晚饭就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