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2_作者:酱汁鲑鱼(11)

2020-10-19 酱汁鲑鱼

天渐渐暗了下来,窗户也小,家里黑咕隆咚的。

“青玉,你回来了?”母亲的声音传了过来,随后又是两声急促的咳嗽。

母亲自从前几年肺部染病一直没好,身体愈发虚弱,继父没有担当,杜青玉只能渐渐学会自己担当起这个家。

“嗯,叔叔呢?”杜青玉问道,所谓的“叔叔”就是她的继父。

“又出去喝酒了。”母亲的声音再次传来,“也不知道那酒有啥好喝的。”

杜青玉约莫十来岁的时候,母亲再嫁过来,生了个妹妹,之后再也没有生育,继父整日喝酒,再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杜青玉点亮屋里的白炽灯,将缝纫机上的杂物清理了一下,一边蹬脚踏板,一边缝制衣物。

缝纫机就在床边,母亲端坐起来,在灯光下露出长期劳作之后苍老的容颜。

“要不是我这个身子,你也不至于这么辛苦。”母亲说,“我和你奶奶说了,这半年她来带青草,不能耽误你学习。”

杜青玉动作慢了下来:“青草哭了吗?”

“没有,奶奶买了两颗大白兔奶糖,青草笑着跟着走了。”母亲抹了抹眼泪,“要是你叔叔不喝酒就好了。也怪我,不能给他生个男孩。”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要怪也要怪他。”杜青玉有些恼怒,“我只希望他不要再耍酒疯,不要再打你。”

二人无言,母亲又开始间歇性质的咳嗽,这样的日子杜青玉早已经习惯。

她将手上的活做完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她用大块的方布将做好的衣服包成包袱,又和母亲交代了一声,出了门。

这是从裁缝铺老师傅那里承包过来的活。老师傅从国营的商店退休之后,很多人找他做衣服,赚的比工作时候还多,所以动力十足,做的衣物也更加精致,找他做衣服的人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老师傅一个人做不过来,又不敢多招工,只能想着法子把活承包出去。

杜青玉摸着黑一路到了老师傅家里,老师傅和他的两三个亲戚还在那里忙活,看到杜青玉过来,热情的打招呼:“青玉来了,吃饭了吗?”

“吃过了,师傅,我的这些衣服都做好了。”杜青玉笑着说,然后将包袱解开,将衣物都取了出来。

老师傅一件一件查看了质量,觉得没有问题之后,抬头说:“活真细。今天该给你工钱,这个月十五件,一共九毛。”说完就要回里屋去拿钱。

“师傅,可不可以预支些钱,从我下个月活里扣。”

师傅转头望了望杜青玉,杜青玉家里什么情况他也知道,眼睛里多少透着些怜悯:“多少钱?”

“六毛。”

……自从上次陈许家宴请来自省城的老战友宋中原之后,高建国一直想逮个机会回请一顿。这一晚,趁着宋中原有空,在高建国的竭力邀请之下,陈许一家三口晚上又去高一玮家搓了一顿。

许媛陪着高一玮他妈徐娟在厨房忙活,热菜还没来得及上,三个大男人就着花生米喝了起来,聊着聊着又聊到了宋中原此次公干的目的——陈彦中。

“安城这个教授真是奇怪,竟然不愿意回首都教大学,就在这里做个高中老师。”

陈许本来只是在桌子上静静地吃着菜,听到宋中原一说,立马来了兴趣。他直接插嘴:“宋叔叔,你说的是陈彦中陈教授?”

“对,就是安城一中的,是你们老师?”

高一玮也插了进来:“教我们数学的,我们不分老师学生一直都喊‘教授’,首都那边好像来了不少趟人,一直没走。”

陈贤说道:“陈教授我知道,之前下放到牛棚就在我老家,我爸看他有学问,年纪也大了,就让他在小学里代课,也算是少受了不少罪。我还帮他寄过信。”

宋中原说:“首都这次来的人我这两天算是把底摸出来了,人民银行下来的。说是人民银行要招研究生,请他回去把个关。”

陈许听了之后,心里暗想:“人民银行的研究生,那大概就是五道口,曾经金融圈的黄埔军校。他的体量之小、影响力之大,在金融高校圈可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很大概率也会是后无来者。这个陈彦中教授的地位看来远超想象。”

高建国说:“首都来了这么多次,还全都是上达天听的地方,这个陈教授看来还不是一般的学问家。”

高一玮继续说:“学校里面传的是,陈教授在首都的时候,妻子在面前惨死,大概是心里有阴影,所以一直不想回去。”

陈许也听过这个原因,但是高一玮说出之后,陈许再次审视,越发觉得有些不对:“这个原因解释陈教授不回北京倒也解释的通,但是为什么陈教授要继续留在安城呢?沪城、金陵都可以去,安城这穷乡僻壤的有啥好留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