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飞捷和李文学自然不用说了,文艺青年嘛!尤其是李文学,叶永烈向来是他偶像,这次过去还不知道会不会去诉苦呢。
之后是吴材、向毅然、徐画晴、卞千秋、高一玮、陆大有……本来没有徐画晴的,但是别人都说自己是“1024”社团的一员,询问还是要询问的。
这一来就是八个人,陈许愁的不知如何安排。
最后他只好咨询了一下文劼。
文劼倒是无所谓:“本来也不是什么正式会谈,都是私下里面的聊聊天。让你那些同学都去吧,在后排加几个凳子的问题,到时候还能让这些学生们给作家们提供提供灵感。”
陈旭这下倒是放心了,牛逼哄哄的把带队任务交给了李文学和高一玮。
自己提前回去,和文劼两个人又清扫清扫正厅。
打扫完要吃饭,天色也比较晚了。反正四合院里房间也比较多,文杰当晚便住了下来。
睡前,两人还在院子里闲聊。
“最近《昆仑》虽然依然一骑绝尘,但是其他报纸上已经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武侠作品。”
“哦?”陈许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首都晚报》的《天机》,铁口直断的少年进入江湖,颠倒众生,却没有半点武艺。”文劼说,“有些类似于韦小宝,出门全靠一张嘴。”
“这个剧情妙,听着就很想看。”
“就是篇幅不够。”文劼说,“那作者叫‘庐山客’,我也认识,就住东城。明日他也会来,说起来他写武侠小说也是因为看了《昆仑》才手痒痒的。”
“沪城《新民》刚刚连载的《神鬼七杀》我还没看见,但是那边的编辑评价不错,有一些古龙的影子。”文劼又开玩笑说,“《昆仑》这个武林盟主的地位也不知道还能坐多久。”
“这个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压根不在乎什么武林盟主不武林盟主。”陈许说,“我每次去图书馆看大家看的武侠小说还是离不开金古梁,就想着大陆什么时候能出一批知名武侠小说作家,占领大家的书桌。光靠一部《昆仑》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力量。”
“昨天不是和你提我这几个月一直有一个想法,正好现在与你商量一下。”陈许继续说,“现在市面上武侠小说已经越来越火了,但是还没有一本专门的杂志。趁着‘不良人’现在名气还可以,我想着我们是不是可以挂靠个单位,借个期刊号,搞一本专业的武侠杂志。既能服务大众,又能赚些钱。”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但是你图什么呢,明明写小说无本万利的生意,何苦还要去做杂志,劳心劳力,风险又大。”文劼说,“我能帮你弄到期刊号,首都不行就去山西、河北。就是前期投入怎么也得十几万,这个风险你得考虑。”
陈许拍拍胸脯:“这事我来解决。”
“忘了你都快成一个大财主了。”文劼说,“这件事你如果最好再拉上任双,他通俗文学作家的路子最多,做主编最合适不过。”
“明天任双来吗?”
陈许此时也不知道到明天会有哪些作家过来。
“来,我这什么茶话会他都想参加。”
“行,等明天茶话会结束之后,我们再把他留下来详谈。”
……
这一聊就快到了天明,还好上午两人补了一觉。午饭也没来得及吃,两人就吃了一些水果充饥。作家还未到场,陈许的同学们就已经提前到了。男生们帮忙搬了一张大方桌,将椅子围着桌子摆了一圈。女生则在每个方位上,都摆上一些瓜子、水果。
他们又在后排摆了两排椅子,这是他们坐的地方。两排椅子距离方桌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既要让他们清楚地听到桌上的讨论,也尽量不影响到作家们。他们一个个还煞有介事的带着笔记本,好像是来学习而不是凑热闹的一样。
作家们也陆续到场,整点之后围着饭桌坐了一圈。通俗小说作家,顾名思义,有别于纯文学,主要针对的还是更广泛的人民群众,现在的范畴就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在场的各位也都是这三个方向的作家。
叶永烈不认识路,骑着辆自行车姗姗来迟,到场之后,不管是作家还是学生都围了上来。
李文学看到真人之后心潮澎湃。但是还没等到李文学有所行动,另一个作家的动作更快。
一个光头上去握住叶永烈的手说:“叶老,我是您的忠实读者。四五年前我还在工厂里当工人的时候还给您写过信,您还有印象吗?”
“你的名字是?”叶永烈不确定。
“郑渊吉。”
叶永烈记了起来:“有印象有印象,我记得你的字很好看。你还和我说你当时天天在背古诗词,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