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印刷厂的费用和外地的一些广告费,陈许并没有放在心上。陈许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资金流的时间差可以利用之外,最简单粗暴的还要算贷款这条路。
八三、八四年的贷款可是相当的好借,知道啥叫无期无息贷款吗?这种超越实践和理论双重认知的贷款品种这个时代就有。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个时代地上的钱太多,陈老爷八只手都捡不完……太难了!
……
井妙竹带着三个人一路到了沪城,两女两男。除了井妙竹、牛夫人之外,两个男的分别叫张龙、赵虎。他们都是高中毕业,之前在外资酒店当过服务员,和外籍主管不对付,这边有机会想都不想就过来了。
三日火车坐下来反倒是只有她没有怎么抱怨,只是身上难免有些酸味。下车时她也不由皱了皱眉头,得赶快找招待所清洗一下。
“小竹啊,你精神头怎么这么好。”牛夫人手脚无力地下了火车,说话都不利索,整个人都像脱了一层皮。
本来以为这个铁饭碗是失而复得,没想到这个铁饭碗有点沉。
“大姐你没怎么坐过火车吧?”井妙竹问道。
牛大姐叉着腰,摆摆手:“俺打小坐不了这洋玩意。”
按照计划书,第一站他们没有去拜访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而是每日早早蹲守在邮局的公用电话前,整日和苏省、浙省、皖省到各类地方报纸打电话交流。
这些地方报纸很多依然靠财政补贴维系,也从没有过打广告的先例,最多就是帮助有好单位发发商业通讯。井妙竹一行人按着计划书里的说明充分发挥口才,完全不提打广告,只说要刊登几篇武侠评论,然后免费授权他们连载不良人的《昆仑》以及后续的最新小说。
不掏钱,还能得到不良人的小说授权,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如今不良人和《昆仑》的名声随着央广的传播早已名声在外,这下子这些地方报纸像是得了便宜一般,纷纷要来沪城和井妙竹签署协议。
“我还以为多难呢,没想到也挺轻松的。”牛夫人擦干脚,倒了洗脚水之后,躺在床上。
另一张床上是井妙竹,她也觉得事情超出预料的顺利:“是哦,就是路太远了。大姐,这几天你就留在这,等着各地报纸来签合同。我得想个办法联系联系沪城的大报了。”
“行。小竹你尽管放心去做。”牛夫人爽快的答应了,“我也歇两天。”
“咚咚咚……”井妙竹去开了门,是赵虎送了饭菜过来,灌汤包和白米粥。
“谢谢。”井妙竹接过晚饭又把门给关上。
“小竹,你瞧出来没有,这张龙赵虎都稀罕你。”牛夫人咬着汤包,一不留神,汤汁溅了一身,“这南面的包子咋水分这么大呢?”
井妙竹连忙拿出手巾给她擦擦:“这是灌汤包,汤汁多是特色,你先咬一口把汤汁吸出来,再大口吃。”
“可真麻烦。”牛夫人继续尝试,“在俺老家,这包子我一口吃三个。对了,刚刚问你话呢?”
“你说张龙赵虎?”井妙竹头发一甩,又藏不住的得意,“从小到大习惯了。”
“俺就喜欢你这样的,实诚。”牛夫人咧开嘴笑了笑。
……
负责京津冀和鲁省的陈许偷了个懒,连着几天不断地把同学招呼过来,帮他打电话。代价也不是没有,每天一支烤鸭。
“陈许,快来吃啊!”李文学手上油腻腻地招呼着。
卞千秋也动起了手,卷了一块,跑着递了过来。
陈许不得不接了下来:“剩下的你们吃吧,我最近吃的有些多。”
京城这地方对陈许来说还真算是个美食荒漠,除了烤鸭还是烤鸭。陈许快吃腻了也没找到另一项中意的,简直和苏省和粤省没法比。
至于豆汁啊、爆肚啊……实在没法对上那个味。
“等到一切步入正轨之后,一定请个大厨,好好把杂志社的伙食搞起来。”陈许暗暗想。
任双又将几份稿子递了过来,陈许看过之后还是不是特别满意。
“不太行,除了上次那篇《离离原上草》之外,其他的都太土了。”陈许摇了摇头,“我不满意。”
任双有些急,脖子都红了:“我最近可得罪不少人了,再选不出稿子,可就赶不上印刷厂的进度了。”
陈许自然有完备的对策,除了《沧海》之外,他也写了几个短篇,但没有拿出来。嗯,能不拿出来,尽量不拿,杂志社不能是自己一言堂。
陈许看了一眼还在打电话的李文学,若有所思,把他招呼过来。
“?”李文学和任双两脸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