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2_作者:酱汁鲑鱼(19)

2020-10-19 酱汁鲑鱼

只见陆大有在旁边一脸犹豫开口说道:“陈许,我和沈长河这个语文和英语一直是老大难,平时如果有不会的能不能向你请教。”

“当然可以。”陈许说道,将手上的炸咸鱼吃完,将鱼骨扔在路边的草丛里,“要不这样,我和高一玮正想组织一个学习小组,你们要不要一起来。”

“好呀。”陆大有和沈长河几乎异口同声。

“这不会打扰你们吧?”陆大有搓了搓手。

陈许笑道:“不会,不会,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这次模考成绩果然影响深远,不如趁此机会把学习小组的班底好好扩张一下。陈许心想。

和陆大有、沈长河告别之后,陈许和高一玮会和,又去找了王安全。王安全本没有多想,但是陈许这么一提,自然是痛痛快快的答应了下来。他的成绩一般,对于高考的期待也并不高,只盼着能考一个大专就行。如今能有一个机会跟着学霸学习,自然将目光又往上移了一移,偷个一招半式,考上一个本科也不是不可能。

和王安全说话的时候,恰好杜青玉在一边听见,走过来表示也想要加入学习小组。陈许对杜青玉印象也很不错,便点头同意。

于是,陈许的学习小组在一天之内多了四人。

这还不算完,陈许状元的名声传回老家,全乡震动,大堂哥也是高三,学习一直提不上来,听了之后考虑再三就要来县里借读。

高一玮那边,学习进步的速度也震惊了他的亲友,他在乡下的表妹再三恳求要过来参加学习小组。

当然后续还有其他同学想参加,但是学习小组已经满打满算有十个人,暂时无法容纳太多人,陈许也并不熟悉这一帮人,只能婉言拒绝。一堆人失望而归。

……

县图书馆原本就不够大,徐广峰临近考试,陈许便不打扰他,和高一玮、杜成松一道将图书馆内的书架摆的更加紧凑,又从档案局里借了两张桌子,才腾出足够多的空间。

除此之外,陈许的油印机终于能用起来了。

陆大有、沈长河、王安全、杜青玉到的第一天,陈许就好像资本家看到了免费的劳工,两眼放光,开始教他们如何使用油印机。

先在钢板上把字刻在蜡纸上,装上转轮,涂抹墨油,然后用手摇转轮印制,摇一次印一张出来……大堂哥叫陈永安,花了一周时间终于办完手续。托陈许近期一直在王校长那里频繁露脸的福,顺利调入一班。平日里就和陈许一起住,陈许在床边垫了几块木板,硬生生将一个单人床变成了双人大床。即便这样,由于陈永安身形高大,床的长度不够,他睡起觉来也只能蜷曲着睡。

之后,高一玮的表妹卞千秋也顺利入学一班,十人已经全部到齐,学习小组顺利开张。

陆大有、沈长河数学较好,但是语文、英语不行,倒是和杜成松非常的互补,陈许便让他们三人分到一桌。基于同样的考虑,卞千秋、陈永安、王安全一桌,杜青玉、高一玮一桌。

至于陈许和徐广峰,暂时独立一桌,主要还是因为复习课目差异较大,并不互通,勉强排在一起只会降低效率。

当然,每桌如果遇到不懂得问题还是会来问陈许。

而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每天最重要的其实是陈许雷打不动的各科框架梳理和拟出的模拟题。在这个连出题人都在摸索前进的时代,一套学科系统框架的重要性无需再强调。

陈许还给自己准备了一块小黑板,人一多起来,一对一的辅导便不太现实,有时候便需要集中讲解。

数学方面,陈许上来就讲函数这个最大坑。首先从基本性质讲起,涉及大量的图表,穿插着例题,让一帮人仿佛发现了新世界,不断抬头低头,边看黑板边做笔记。

英语方面,陈许没有太多的英语文章让他们训练,只好使用语法配例句的方式让他们死记硬背那些长难句,还有陈许亲自整理的重点词汇,这是现阶段提升英语分数最有效的方法。当然还有作文模板,但是陈许准备留作最后冲刺的时候再说。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物理、生物之类大体类似,离不开框架和题海两个关键词。

政zhi其实是最简单的一块,只要将重要的政策条例背一背,到时候把试卷填满就好了。拉分不多。

各科框架和例题的手稿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油印,每日轮换。这样其他人的时间便得以节约下来,即便是手抄习惯了的杜成松、徐广峰也能感受到自身效率的明显提升,食髓知味,再也不提手抄这回事。

这就是经济学中伟大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