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2_作者:酱汁鲑鱼(6)

2020-10-19 酱汁鲑鱼

陈贤转而问到:“大概呆多久,要不这几天就住家里吧,建国离这里也近,好好喝几天。”

“这个是没机会了,首都领导用车我也得随时候着,今天已经是请假。”宋中原连连摆手,“首都来的那两个领导倒是说这几天不用陪他们,但是可不能把领导的客气话当真。”

“说的也对。”事关战友前途,陈贤、高建国只能作罢。

酒席过半,陈许和高一玮明天还要上课,在桌上打过招呼之后就回到陈许屋里挤一张床睡了。

也不知道这三人究竟聊了多长时间,陈许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三人已经不见了,桌子也被收拾的干干净净。

许媛热了剩饭剩菜留在锅里,两人囫囵吞枣吃了几口,又跑路上学去了。

……

终于到了周末,陈许挟高一玮到图书馆。

县图书馆虽然号称是图书馆,其实更像是一个图书室,隶属档案局,占了档案局二楼的三间屋子。除了高建国这个图书馆长之外,整个图书馆满打满算只有一个管理员。

由于高一玮的缘故,图书馆的管理员杜成松对陈许的态度相当友善。

高一玮不管陈许,直接找了一本《现代养猪技术手册》,坐在一边翻了起来。

陈许打趣道:“你这个爱好倒是别致。”

“嘿,这你就不懂了,我看这类书就感觉是小时候在办家家酒一样,给猪设计猪圈,配种、育肥……觉得好有意思。”

如果到了电子游戏时代,高一玮怕是会成为模拟经营类游戏的重度玩家。陈许暗想。

他由着高一玮继续脑补养猪,自己在图书馆里看了一圈,发现很多书书脊都没有书名,只好找到杜成松。

“杜哥,有书目吗?”

“有,不过是手写的。”杜成松递过来一本册子,“看不清楚问我。”

陈许接过来一看,好家伙,一手漂亮的瘦金体。

“杜哥这字写的真漂亮。”

“还行,练了不少年。”杜成松颇为自豪。

陈旭再不说话,看了一圈,确实没有武侠之类的通俗小说,直接翻到政治经济一类,上下一扫,大部分都是政治经济学和马列研究著作。新进的书很少,有的也是前两年的,比如说薛暮桥老先生行销中国千万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

斟酌了一番,陈许借了本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以及薛暮桥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

这两本书,前一本陈许压根没听过,只是翻了几页,旁征博引,不明觉厉。

后者只是在别人的回忆录里读过。不指望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只为了解现在经济学方面的先锋思想走到哪里,为自己的未来表现划一道界限。

趁着杜成松办理借阅手续的时候,陈许问道:“杜哥,图书馆什么时候再进书。”

“这得看馆长,而且现在财政紧张,划拨给图书馆的也就够发发福利的。”

“那最近都不再进书”

“上面图书公司每年都会低价摊派一些陈货,所以你看书架上的书很多都是前两年的。”杜成松扶了扶眼睛,“图书公司倒是每月都会下发目录让我们选购,但只能是媚眼抛给瞎子看了。”

“如果我自己想买一些书,可以走图书馆的渠道吗?”陈许又问。

“这倒没什么问题,但是要自己掏钱。”

手续办好,杜成松将书递给陈许:“你们如果想买教辅书,可以和馆长说一下,让图书馆帮你们买,种类多,还有折扣。当然,钱要自己出。沪城那边现在出了一套模拟卷,是去年教研组的老师出的,很抢手,省城以下的新华书店基本上就供不上货了,这边的关系可以弄到一批,一块五一套,你们自己把握。”

“还有这个好事,谢谢杜哥。”

还在椅子上养猪的高一玮被陈许叫了起来。

陈许将杜成松说的话重复了一遍,然后差点直接被兴奋的高一玮拉到高建国那里。

“你先等等,这事还得再商量一下。”

“还有什么好商量的,难道你缺钱?”高一玮显得很急切,似乎高考的标准答案放在他的面前。

陈许不搭理他的问话:“这毕竟是借公事办私事,高叔叔性格直爽,难免得罪不少人,还是要考虑一下影响的。”

“这倒是,档案局有几个人盯我爸这位置好久了,保不准会借题发挥。”高一玮回过神来,“那怎么办?”

“明天去找徐阎王,让他出面通过图书馆给我们全班人进教材。”

这徐阎王本名徐广峰,就是陈许和高一玮的班主任,三十出头,老三届,带毕业班已经三年了,教学经验谈不上丰富,但是认真负责,学生纪律抓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