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现场挖角?
但是条件确实优厚啊!
这是个什么年代,八二年的陈贤的年收入只有三百六十元,小河村一个村子也没有一台市值五百元的黑白电视,陆大有、杜青玉、沈长河为一块五的教材费发愁,陈永安目前在全国顶级宾馆里收入只能到一百五十元,这个年代的一万块可以直接在首都买一套四合院……说的更露骨一些,这个年代那么多清北毕业的高材生放着国内体面的工作不要,争着出国刷盘子,过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就这样,还被困在国内出不去的人深深羡慕。
而这个时候,有在全球金融市场举足轻重的人物给陈许开价平均百万美金的年薪!
陈许脑子里瞬间都规划完另一条职业发展方向,微软、思科迎面招手,乔布斯跟他说“follow your heart ,not my heart”,伯克希尔·哈撒韦迎来他的中国主人……嗯,想一下还是可以的。
台下各大行的代表也震惊了。即便在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衣着光鲜的背后,大部分人依然从事的是类似于搬砖的工作。三万美金至八万美金是大多数人的年收入,百万年薪都能称得上是英年才俊。
见惯市面的老外已经如此,更不要说在场的中方各位。
中信本来趾高气扬,作为中国最具国际视野的公司,对国内单位还有一些优越感,现在也彻底歇了。去年中信引起全国争议的仪征化纤发债项目,总额一百亿日元,算下来还不到一亿美金。
陈许一个人就可能拿到百万美金的年薪。
口腔里的每一块细胞好像都吃了块柠檬。
酸,真的酸!
陈彦中和赵学海听着也有些恍惚,尤其是陈彦中,听到这个数字吓了一大跳。他心里没底,虽然是自己徒弟,但是完全不知道陈许会如何选择。
陈许看着在场各位的表情,有些哭笑不得。
他不得不打断米尔肯先生:“相对于那些身外物,我更喜欢学术和事业上的成就感。尊敬的米尔肯先生,您能告诉我,这笔单子成了吗?”当前世界,欧美经济刚刚从滞涨中走出来,触底反弹,经济开始进入复苏周期。道琼斯指数连破历史新高,开始步入技术性牛市。与此同时,经历过经济危机之后,大鱼开始蚕食小鱼,并购市场一片火热,产业资本和金融秃鹰相继入场捡便宜。杠杆收购逐渐成为市场热门,垃圾债券市场大热。
而杠杆收购为何会如此热门?
因为它的融资额度不需要考虑收购方的资产,而只要考虑被收购方的资产。所以这一块屡屡会出现蛇吞象的场景。
在杠杆收购达到巅峰的一九八八年,华尔街的“并购之王”KKR公司经过六个星期鏖战以总金额二百五十亿美金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相对于庞大的总金额,他们动用的资金仅仅只有一千五百万美金。
迈克尔·米尔肯便是整个杠杆收购市场的财神爷,雷诺兹-纳贝斯克收购案中,他提供了99.94%的资金。同样在明年的海湾石油收购事件中,迈克尔·米尔肯仅仅在数日之内就筹集到了上百亿美金。
如今,已经被称为“垃圾债券之王”的他远还没有到达他的巅峰时刻。当然,他的巅峰时期,也未必会有心思和闲暇去接受一个中国公司的电话路演邀请。
他对垃圾债券市场超出一般范畴的影响力就是为什么陈许要求路演在晚上举行,让所有人配合他时间的原因。
会客厅里,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电话里的回应。他们呼吸放缓,耳朵竖起,甚至能听清楚电话机里细微的电流声。
陈彦中看向陈许,一脸欣慰。赵学海则是一脸佩服。
“可以。”
陈许这才算松了一口气,米尔肯一发话,整个事件就成了八成。
“事后,我会派人和你们联系。”电话机上信号灯跳跃,对方已经中断了通话。
陈许平复了一下心情,又对着桌上各位开口说:“具体的事项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之后我们会筛选我们的财务顾问,以及我们的贷款行,希望有意向的事后和中信香江分公司联系。”
在座的各位也终于从刚刚的莫名情绪中抽离了出来。
在座的各大国际投行和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纷纷站起身来,向陈许递送名片,介绍自己。有能力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能快速获得别人的尊敬。
陈许接了一摞名片,才不得不解释道:“我现在还在北大读书,没有电话和名片,请谅解。”
装完逼就跑!
陈许拿着厚厚的名片,在一众仪容精致的金融精英包围中,不管他们的震惊表情,借口去洗手间快速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