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杜成松身上裹着军大衣,正在图书馆一侧的躺椅上躺着看书。旁边一个火炉,上面烧着热水。
杜成松见两人到来,连忙招呼坐下,又拿了两个搪瓷杯分别倒上热水。
“馆长跟我说,你们还想要集体购买?”
“我们班所有人都买,一共三十三份。钱最近就能给你。”高一玮说,全班购买的加上班主任的一份一共三十三份。
“嗨,到底都是官宦子弟,出手就是不一样。”徐广峰说,“我等下午一上班,就去办公室打电话联系。钱一到位,最快三天到货。”
陈许走到躺椅边,拿起刚刚杜成松在看的书。一看,竟然是一套数学模拟卷:“我们买的也是这个吧。”
“对,我和图书公司联络员关系比较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弄了一套自己回来看看。”
“看的怎么样?”陈许翻了一下卷子,杜成松洋洋洒洒做了不少笔记。
“我数学基础薄,看着还比较慢。只能自学,有些还看不懂。”杜成松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要不是数学,我去年就走了。”
“哪里看不懂,我们一起学习学习。”陈许有心帮忙。
“这里,所有打问号的地方都是。”杜成松虽然已经参加了两年高考。但是现在属于半工半读,平时都是抽着时间在学习,对如今正在系统学习的陈许并无轻视。
高一玮也凑过来,看看陈许有何高论。
“你看这道题,题目里含着的都是抽象字母,但是四个选项却是具体数字。这个时候就偷个懒,找个简单点的数字直接带入。比如说这一题,我们假设a=1,b=1……”
“……你再看这一题计算题,先一步步往下走,不要算,走到最后都会被消掉的,这样的话又节省时间,又防止在计算上出现失误……”
……
陈许吧啦吧啦说了一圈,只把杜成松和高一玮说的目瞪口呆。杜成松还好,尤其是高一玮,这几日陈许变化太大,感觉像是换了一个人。
陈许说的过瘾,几次口渴,直到把搪瓷杯里的水喝完才停止。
高一玮说:“我跟你从小玩到大,怎么从来没看出来你有这水平啊。”
杜成松还没回过神:“听着好像没什么问题,就是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解题时用不会出问题”
“应试教育嘛,不止考查知识储备,有意无意之间,也要考察应试技巧的。”陈许说,“而且这些技巧大部分都用在选择题,还有一些是辅助你提出解决思路的。”
“这里面要细说的话,几天也说不完。”陈许继续说。
“那你哪天教教我呗,”陈许两次三番展现学霸特质,不由高一玮不信,认怂认得快,“我就数学和英语差一点。万一提高个几十分,上了个大专,也不用去军营受那劳什子罪。”
杜成松在一边也急忙说道:“还有我,小陈老师如果要讲课的时候可得提前说一下,我这次能不能走也就看数学的。”
“行,等过几天卷子发下来,我好好整理整理。”陈许看了看杜成松,又望向高一玮说,“不如我们以后晚上来这里看书复习,地方又宽敞又暖和,比学校里好多了。”
高一玮说:“我没问题。”
杜成松说:“欢迎欢迎。”
陈许脱离高考多年,一些高考内容的细节本应该都记不清楚。这次一教学,经由那些公式习题的牵引,整个脑细胞都活跃了起来,前世记忆分毫毕现。前世所发生过的一切,书籍、影像……都如同照片一般的存放在大脑里。
陈许回家之后,一个人锁在屋子里,取出一张草稿纸,开始涂涂改改……临近高考还有大概半年时间,无论什么时代,高三总是显得忙碌、机械而压抑。
陈许倒不会感到压抑,但是依旧在忙碌的做着一些事情。
之后两天,他在上课时依着考纲将脑海中高考数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都拟出了框架,然后就是不断往里填充例题。
这是个细活,颇为费脑、枯燥,陈许只能以一天两页的速度进行着。
其余的时间,陈许都泡在了图书馆看县志。
这是逼不得已的选择,经济学与一般的自然科学不同。
一半而言,自然科学(除天文等少部分学科)都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得到数据,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但是经济学不同,它并不存在这样的实验室,它研究的就是人类社会。它需要社会拥有完善的统计系统,也需要大量的参考书籍。
而这些,陈许现在都没有。
陈许原本就想写一写更靠近金融市场的论文,毕竟更贴近自己的老本行,但是现在做实证类的论文缺乏数据,规范类的则是太过超前还有风险,写出来甚至都找不到合适的刊物发表,也容易引起别人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