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今天,周氏猜想终于被人证实了。
可以说,翻看论文的的数学研究者们,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证实的?
第二反应则是:是谁?
然后翻到作者的位置一看名字——诶,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眼熟?
亚裔的名字对于西方人来说一直有点难读难记,但大家都是记忆力非凡,听过一节数学课就不会忘记关键数据的人物,总不至于连一个不久前见过的名字都记不清。
Ye……
这个人,他们好像两三个月前,在期刊上见过啊!
而且好像也是《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这本刊物啊!
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叶千盈,这个人不就是之前领走了比尔猜想一百万美金悬赏的华国少女吗?
现在还不到三个月,你有破解一个周氏猜想……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
许多人因此感到惊异、唏嘘,感慨。
而与此同时,那个在学术会议上把灵感一闪的感想记在手腕上的小故事,也在主编津津乐道的提及中像是鸽子放飞翅膀一样地流传了出去。
学术界的大家其实也是喜欢八卦的,对于这种“证明定理背后的小故事”,人人爱听,他们也不能免俗。
如果不是这样,当年的泡利禁止靠近实验室定理,也不会传播的那么广泛啊。
本来在学术会议以后,叶千盈那个中途停下的插曲就只是一个小小的笑料。宽容的教授不会说什么,诙谐的教授会拿这件事和学生开个玩笑,不少人甚至还不等和朋友提起,就把这个片段忘记了。
然而托了主编的福,现在大家不但想了起来,给叶千盈正了名,而且周氏猜想的验证,还因为叶千盈之前的举措,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这个在二十多年前由华国数学家提出的猜想,最终依旧花落华国的少女之手,由华国人给出了证明。
就像是一个故事写到终了,画上了一个再圆满无比的句号。
正因如此,这个故事不但在国外的学术圈里流传,就是在国内,都成了一个相当具有爆点的新闻报道。
叶千盈的名气值,又迎来了一波高速的收获期!由于新论文的发表, 叶千盈的邮箱里塞了满满当当的邮件。
除了纽约大学、麻省理工等大学教授对她发来的直博邀请以外,几个近期的学术会议也给她投递的邀请函。
除此之外,数论界的数学研究者们,也对叶千盈抛来了橄榄枝。有些是有问题想要请教叶千盈, 想听听她对某个难题的看法, 也有的人是想提前开始, 在叶千盈长成之前, 就和她维持起良好的友谊关系。
可以说,叶千盈已经凭借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完全地跨进了数学界的大门。
除此之外, 叶千盈也一举成为炽手可热的新闻题材。
从一年半之前的高考状元, 到不满十八岁就证伪了回文数定理, 再到比尔猜想的证明, 以及今日证明了周氏猜想……
一连串的辉煌印记, 无疑是所有新闻记者最钟爱的那种素材。
特别是, 叶千盈身上的爆点实在是太多了。
她是个美人, 是影后的女儿, 是大众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天才,还是对于学术圈不太了解的大众, 都有所闻名的数学天才……
对于先前就知晓叶千盈的人来说, 如今周氏猜想的证明, 算是为她诸多的荣誉里新镀了一层美丽的光晕。
而那些从未知道过叶千盈的人呢?
突然有一天, 他们的新闻网站首页就被“华国女生证明周氏猜想, 梅森素数的钥匙, 最终还是把握于两个华国人”、“薪火相传,相隔二十年的学术相惜!”以及“你以为她籍籍无名?实际上她名扬海外”等标题迅速刷屏。
有好奇的读者点进去,再看一看新闻内容——嚯!
这么多的称号, 这么多的成就,这么多的国际性荣誉!
即使在数学大家的面前,叶千盈的步调才算是刚刚起步而已,但是相对于她这个年龄来说,她完成的一切,已经堪称壮举。
几乎所有看到叶千盈相关信息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天才啊!这就是专门为了数学而生的天才吧,这种头脑是真实存在的吗?
而在看到周氏猜想的接替过程后,不少人心里都涌动起一股同为华国人的与有荣焉。
在二十多年前,华国的理科和工科都不算出众。然而即使如此,梅森素数的殿堂上,仍有一个华国的智者跋涉而来,向数论的天阶提交了一份答卷。
而在二十多年后,依旧还是华国的沃土之上,一个黑发黑眼的十八岁少女,她俯身捡起智者的答案,随即在上面填写上了正确的数字,让这份答卷变成了一份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