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亲爹托付给少年仙君后_作者:之昔(443)

2020-11-17 之昔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能清楚的从苏苒之眼睛中映出两位书生缩在墙角的轮廓。

国字脸书生从布条中挣扎出来,看着这样的苏苒之,他大概能确定这位就是刚刚叮嘱他们‘天不亮不要出声’的少侠。

他壮着胆子说:“少侠莫怪,方才您走了后,屋子里有三波脚步声传来,我同窗才会有如此说法。”

原来,苏苒之刚出去没多久,两人就听到门被推开,紧接着有什么东西进来了。

两人都很怕。

毕竟苏苒之跟外面那东西打斗的声音还清晰入耳,可想而知,这会儿进来的,一定是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他们俩只能听从苏苒之的话,紧紧裹在梵文布条下,一动也不敢动。

两人几日没洗澡,这会儿又蜷缩在一起,还将头也蒙在其中,味道很是不好。

再加上极度紧张,每人额头、鼻尖都冒出了细细的汗。

他们听着那脚步声走到之前他们坐着的窗边,然后‘锃’的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被割碎。

国字脸书生和同伴心如擂鼓的听那脚步声越来越近。

然后稳稳的站在他们面前。

两人眼睛都忍不住闭紧了,极度恐惧之下,手也控制不住的发颤。

好在盖在他们头顶的梵文布条突然热了一下,然后那脚步声又渐行渐远,最后推开门出去了。

第二波脚步声来临的时候,屋外的打斗声已经停止。

而且这脚步声跟苏苒之的很像,轻巧、不急不缓,直直停到他们俩面前。

“没事了,我把长甲犬打走了。”那声音跟苏苒之的也很像,却充满了诱/惑力,“你们出来吧,安全了。”

两人没敢动,更不敢吭声。

甚至顿生出一种天地间只余自己二人的悲戚。

国字脸书生说:“是因为这神布一直都很烫,我们才不敢出来。”

他们没听到第二个东西是怎么走的,好像一声不吭的消失了一样。

至于最后一波脚步声,就是苏苒之过来,把蒙在他们头顶的布条拉扯开,然后自己坐过去守着门。

苏苒之重复着他的话:“长甲犬?”

两位书生都颔首,道:“是,第二个……是这么说的。”

苏苒之没再说话,面上表情不变,心底却泛起惊涛骇浪。

因为她想起了传闻中的‘唱歌犬’,便是用独特手法将三岁幼儿的皮剥下来,再锅底灰为其止血,能活下来的话,最后将狗毛沾上去,被人带着在街头卖艺唱歌。

真正的狗哪会唱歌?

百姓们看了稀奇,便会赏些银钱,那些卖杂耍的也就能赚到钱。

但根据苏苒之幼时看过的通史记载,自从一千多年前发现有人做如此行当赚钱,皇帝便下令彻查,再也不许街头出现这种荒唐之事。

毕竟,在那样残酷的下,一百来位小孩子才能活一位,而且寿命很短。

那些糟蹋小孩子的人完全不把人命当回事。

在各地知府、县令彻查之后,‘唱歌犬’便由此销声匿迹。

谁曾想,那些用腌臜手段炮制小孩子的人,居然跟修行之人勾结,炼制出这种力大无穷,除了眼睛没有什么破绽的‘长甲犬’。

眼睛……

苏苒之突然想到刚刚那股窥伺感的来源了,的确是来自‘长甲犬’的眼睛。

——难道是‘长甲犬’的主人在暗中观察她?

如果她当时用了三昧真火,是不是立刻就会派人来杀她?

作为修行中人,苏苒之一向很看重冥冥中的直觉,能帮助她趋利避害。

苏苒之说:“关于落神岭的传闻,还请二位先生尽数告知于我。”

国字脸书生已经比较信赖苏苒之了,毕竟这梵文布条碰到她的时候完全没发过烫。

他说:“此处原本跟恭天府一个名,叫恭天岭。自从三年前此地突然出现两座断裂的石碑后,便叫其落神岭。附近村民说,晚上经常能听到山中有鼓乐之声,很好听。如果走近一点,还能被其中仙女看上,召为夫婿。不过,那些被招了夫婿汉子,从来都没回来过。”

对于耕种之家来说,适龄男人就是最大劳动力。

他们的消失对一个家庭来说,可以称得上是灭顶之灾。后来眼看附近消失的人越来越多,皇帝便不准百姓随意接近这座庞大的山岭。

“三年前,我们三人正好因为考贡试,来过此地一次。当时官道也是修在山边的,我们先路过了一个小村。那会儿他和另一个消失的同窗喜欢看人下棋。看了一场对弈后,我们又赶路半天,最后在路边歇息。等走到京都内,才知道陛下已经下令不许进山了……”

至于他们三人为什么能安然无恙的穿过落神岭,便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