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宁启下令唐军兵卒分为两部分,人多的部分结成圆阵,进行固守,圆阵的好处就是把背后交给袍泽,只需要专心正面抗击敌兵。
人少的部分又分成三个小分队,骑着快马,在外围进行侵袭,集中优势兵力,不断蚕噬杀灭对方兵力,绝不陷于困战,冲杀一阵,等对方分兵抵抗时,马上撤退,又换个地方冲击。有了小分队的侵袭,又可使敌兵陷于两面作战的担忧,无形中降低敌兵的战斗力。
一个时辰之后,双方各有损伤,但明显是番突人死得更多。一个时辰的高强度作战,双方都有了疲态,杜宁启发一声号令,三支小分队合兵一处,从一个地方切入番突人的包围圈,里面被围着的圆阵队形一变,像尖刀一般地跟小分队内外夹击,快速突破了番突人的包围圈,然后往丘陵小山坡上退去。
那克加里还当唐军不敌败退,便下令追击。哪知,一追进小树林里,就被那绊马索,陷马坑,撒灰土这些小机关给暗算了。虽然伤亡不大,但对士气打击很大。正在沮丧慌乱之时,唐军又从两翼包抄过来。
唐军不是比他们人数少吗?怎么能包抄过来?难道唐军在小山坡上有埋伏?如果没有埋伏,唐军哪来的勇气敢在此处布阵迎战?
那克加里这么一想,不觉有点泄气,再加上本就死了不少人,追进小树林又猝然遭袭,顿时心生退意,想先保存实力再说。于是,那克加里便下令后撤。
双方正在缠战,胜负未分之时,忽然下令撤退,那是不是说明己方已经败了?或是濒于溃败?这样的暗示,实在是对军心士气的严重打击。
番突人一开始撤退,就各自为战,队形混乱,争先恐后,本来未败,这一下倒成了实打实的溃逃,再被唐军追击,顿时溃不成军,又被唐军趁乱斩杀了不少人。
好在那克加里没往后撤,而是往前跑,因为知道往前跑,有自己分出去的那一半兵力在前面拦截,就可以跟他们会合。
杜宁启没让唐军追出太远,带着兵卒回打扫战场,清点战损。他带出来的只有战兵,没有中军下军,这些战兵只得自己打扫战场。不过,这里的战场好打扫,先给敌方没死的补刀,然后把可用的东西收捡起来,把战友的尸身驮到马上。
本来想从没死的番突人口里问问军乐队的情况,可惜双方语言不通,唐军里几个兵卒也只听得懂几个简单的番突音节,双方比划来比划去,结果什么都没问出来。
唐军死亡五六十人,而番突人死亡一百八-九十人,还留下了好些没受伤的马匹。唐军以少胜多,可以说战绩辉煌。不过他们现在仍地险境之中。
龙江司马道:“怎么办?他们未伤根本。”
逃走的有三百余人,跟另五百人会合,如果八百余番突兵杀回来,对他们一百六七十人,仍有压制性优势。而他们深陷魔月氏腹地,要怎么返回龙江?
这一战,先后两个时辰,战斗激烈,双方肉搏,兵卒们都非常疲累,杜宁启便下令原地休息:“咱们且在这里驻扎一两天,等待援兵。这里的小山坡虽然不利于固守,不过有片小林子,水源充足,利于扎营嘹望。”
龙江还是有些担心:“万一,他们也有援兵?又或者,魔月氏怪我们闯进他们地盘,突然杀出来?”
杜宁启没说话,龙江司马又叹道:“你是行营都统,我自当听你指挥。不过,我还是要说,这次你冒然带兵追来,殊为不智!感情任事,为将大忌!”
杜宁启道:“你知道的,安然是我朋友。”
龙江司马望着林子里歪歪斜斜躺下的唐军,问:“他们不是你的袍泽兄弟?”杜宁启语塞。
龙江司马又道:“子瑾,你不能为了一个朋友,置几百个兄弟的性命于不顾!你不能那样厚此薄彼!”他顿了顿又说道:“你那样一意孤行,第一,情理说不过去,第二,领兵有失。就你这样的行事,回头我可以参你一本。”
杜宁启:“呵。”第170章:家国万里遥
作者:天际驱驰
如果番突兵会合之后, 反杀回来,自己该怎么办?自己把兵卒们带出来,深入魔月氏外围腹地, 怎么把他们带回去?杜宁启并没有应对的办法, 也只能看一步, 走一步了。
好在, 唐军在小山坡上驻扎了一天后,从襄鞍谷调集的第一批援兵两百人就沿着一路上留下的标记赶上来了。
等到援兵之后, 本应该继续驻扎在小山坡上,以逸待劳,等番突人回过头来,送货上门,要让番突人以为他们人少轻敌, 然后用援兵发起突袭,用三百余人迎战八百余人, 只要兵法运用得当,以唐兵之强,当可取胜。